[发明专利]滇茶普洱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5564.3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3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婷;孙瑜霞;李梅;谭金桃;侯红雨;王小龙;陈燕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臻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憨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梁金金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普洱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滇茶普洱茶加工工艺。包括步骤如下:S1:鲜叶摊凉,将采集的鲜叶平铺,在流动空气中阴干,在阴干过程中间隔30‑40min翻动一次,直至鲜叶表面无明水;S2:杀青,将阴干后的鲜叶进行速冻,待叶片冻硬之后,再放入密闭容器内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45‑50℃,直至叶片出现垂软状态即可,并于该容器内冷却至25‑30℃;S3:揉捻,对杀青后的叶片进行搓揉,直至叶片中茶汁浸出,且叶片无片状体;S4:初步干燥,经过揉捻的叶片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70‑80℃,烘烤时间为20‑30min,形成干坯;S5:干坯发水,将干坯平摊,通过喷洒方式加入清水,在喷洒过程中对干坯不停翻动,使清水均匀浸透;清水加入量为干坯重量的25‑3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普洱茶加工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滇茶普洱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滇茶普洱茶加工工艺流程:鲜叶摊凉—杀青—揉捻—干燥—干坯发水—回潮(回软)—収堆发酵—开堆散热(四次,一周一次)—干燥。自然条件下受气温变化影响、品质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滇茶普洱茶加工工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滇茶普洱茶加工工艺,包括步骤如下:
S1:鲜叶摊凉,将采集的鲜叶平铺,在流动空气中阴干,在阴干过程中间隔30-40min翻动一次,直至鲜叶表面无明水;
S2:杀青,将阴干后的鲜叶进行速冻,待叶片冻硬之后,再放入密闭容器内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45-50℃,直至叶片出现垂软状态即可,并于该容器内冷却至25-30℃;
S3:揉捻,对杀青后的叶片进行搓揉,直至叶片中茶汁浸出,且叶片无片状体;
S4:初步干燥,经过揉捻的叶片进行烘烤,烘烤温度为70-80℃,烘烤时间为20-30min,形成干坯;
S5:干坯发水,将干坯平摊,通过喷洒方式加入清水,在喷洒过程中对干坯不停翻动,使清水均匀浸透;
清水加入量为干坯重量的25-35%;
S6:回潮,将混合清水后的干坯防止与筛网或筛板上静置;
S7:収堆发酵,将回潮后的装入容器中放入加工设备中进行发酵,发酵时间为21-27天;
S8:开堆散热,将放入加工设备中的容器间隔7-9天取出进行翻堆;
S9:干燥,先将上述茶叶采用高温快速进行烘干,直至茶叶水分保有率低于20%,温度控制在70-80℃,烘干时间为3-6小时;
再将上述茶叶摊凉后,再次进行烘干,直至茶叶水分保有率低于5%,温度控制在40-50℃,烘干时间控制在6-10小时。
进一步限定,所述加工设备为提香机或发酵机。
进一步限定,S2中速冻采用设备为冷库或直接将阴干后的鲜叶放入竹筐中并向其中加入液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科技含量极高的提香机或发酵机进行滇茶普洱茶加工,实现了茶农、茶企双赢的结果。利用科技含量极高的提香机或发酵机进行滇茶普洱茶加工,方法简单、方便中小企业和农村个体户操作;夏秋茶原料得到广泛的利用;促进了茶园管理的良性循环,又使得春茶原料的但幅度增产;茶企和茶农既增产又增收,再生产的能力叶不断地扩大和显现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臻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臻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55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防温差的物联网测温安检门
- 下一篇:一种新红茶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