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的浇口针阀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41882.2 | 申请日: | 2020-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南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希斯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8;B29C45/7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刘晓月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口 热流 注塑 模具 装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的浇口针阀装置及控制方法,通过浇口填充型腔,填充型腔的熔融树脂到达后续浇口位置时,直接作用相应后续浇口位置的阀针,由于熔融树脂的压力而使得阀针后退到感知位置,感应接触器发出感应信号,型腔内根据感应接触器的感应信号控制活塞带动阀针运动以开闭浇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控制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的浇口的针阀装置,特别是为了填充多浇口的模的型腔,根据内部的熔融树脂流向,及时开闭多个浇口的针阀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的浇口针阀装置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考虑到热流道注塑模具填充到型腔的熔融树脂流动性,为了使熔融树脂在型腔内部适当分配,在一个型腔里有复数浇口的热流道注塑模具。这种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使用压缩空气驱动前/后退的活塞器具,前/后退阀针,开闭浇口。使用的是‘活塞操作式(piston-operated)’浇口针阀装置(专利文宪1KR10-0448373B参照)。
以往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针阀动作方式,根据控制器提前设定的顺序控制信号,依次开闭浇口针阀的‘顺序’(sequence)控制方式开闭浇口。
即专利文宪1所示,根据浇口针阀顺序控制方式,先行开放浇口(第1浇口)后,控制器提前设定的一定时间后(延迟时间)开放熔融树脂流动路径最接近第1浇口的浇口(第2浇口)。顺序控制,后续开放浇口(第2浇口)时机是考虑型腔内部树脂的流动速度,为型腔内部里均等分配填充,提前通过电脑模拟而定。
但是以这种电脑模拟为基础的浇口针阀开闭控制,由于型腔内部熔融树脂的实际流向发生差异,通过各浇口填充熔融树脂在型腔内部合流时,产生熔接痕(weldline)等形成注塑成型不良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检测出型腔实际内部温度和压力,判断熔融树脂到达特定位置,根据其检测出结果开闭浇口出自专利文宪2KR10-1285371B。
但是专利文宪2KR10-1285371B所示,利用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浇口开闭控制方式的传感器较为高价,无法设置在每个所需位置,设置在最需要传感器的位置设置最少的传感器。如所述传感器和位置不正确且数量不充分的时,浇口开放时机和实际熔融树脂驱动不一致,导致注塑成型时如‘熔接痕’等成型不良问题。而且在模具设置传感器存在难度,有限制传感器设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的浇口针阀装置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往技术的问题点,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通过浇口先行流入型腔内部的熔融树脂在后续实际到达浇口位置时,打开浇口,提供控制浇口针阀装置为目的。
另外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型腔具备至少一个以上浇口的的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先行通过浇口填充到型腔的熔融树脂,在型腔内后续实际到达浇口位置的正确时间点打开浇口,让后续通过浇口填充的熔融树脂和先行填充的熔融树脂合流,提供浇口针阀装置控制的方法。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一种多浇口热流道注塑模具的浇口针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定模(1A)和动模(1B)之间的型腔(2)、浇口(3)、阀针导套(12a)、设置于定模内的喷嘴(10)、阀针(20)、用于感应熔融树脂是否到达浇口(3)位置(G)的感应接触器(70)、根据感应接触器(70)的到达信号发出浇口开闭信号的控制器;
型腔(2)上连通设置有多个浇口(3),每个浇口(3)上对应设置有一喷嘴(10),阀针导套(12a)以长度方向贯通设置于喷嘴(10)内,并与浇口(3)相连通;分流板(4)内设置有流道(5),树脂通道(13)设置于喷嘴(10)内,树脂通道(13)分别与流道(5)和阀针导套(12a)相连通,流道(5)和树脂通道(13)将熔融树脂输送到各个浇口(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希斯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哈希斯热流道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418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