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幕墙竖向龙骨支座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8194.0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1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祝志文;王钦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E04B2/96;E04B1/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朱继超 |
地址: | 515063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幕墙 竖向 龙骨 支座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幕墙竖向龙骨支座结构,包括:销钉、龙骨端支座幅和龙骨外支座幅。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支座结构能够适度释放竖向龙骨两端顺幕墙长度方向的约束,减小温度内力约束;同时还可以适度提供竖向龙骨的面外转动,显著降低两端弯矩;优化支座设计,降低应力集中,降低温度应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竖向龙骨支座结构。
背景技术
大型场馆,如机场、火车站、体育馆等大跨屋盖结构,其立面往往采用大型幕墙。幕墙由空腹桁架形式的竖向龙骨支承,竖向龙骨之间通过水平构件横向联系,竖向龙骨的两端均通过铰支座与下端的楼板和上端的圈梁连接。
当幕墙的纵向长度和高度较大时,在环境温升和太阳辐射作用下,幕墙会沿纵向产生较大的膨胀。由于竖向龙骨两端只能发生铰内转动,无法沿幕墙纵向移动和转动,而其中部在不同高度水平连接系的侧向作用下,产生差异变形,导致竖向龙骨呈现纺锤形侧向变形,其竖向的中部变形程度最大。竖向龙骨的大幅度侧向变形,可能导致竖向龙骨两端承受较大的弯矩,当竖向龙骨端部和支座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竖向龙骨端部或支座的开裂。已有类似工程病害,如出现极端荷载的作用,比如强风作用,可能会威胁到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技术方案一方面旨在提供一种幕墙竖向龙骨支座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一种幕墙竖向龙骨支座结构,包括:销钉、龙骨端支座幅和龙骨外支座幅。所述龙骨端支座幅包括一块端支座底板和两片端支座连接舌,两片端支座连接舌相互平行,均通过其根部与所述端支座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端支座连接舌的根部的宽度与所述端支座底板的宽度相等,两片所述端支座连接舌间距留有间距H,所述端支座连接舌上设有第一销钉孔;所述龙骨外支座幅包括外支座底板和外支座连接舌,所述外支座连接舌的根部与所述外支座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外支座连接舌上设有第二销钉孔,所述外支座连接舌的厚度为h;所述外支座连接舌位于两片所述端支座连接舌之间,所述销钉穿过所述第一销钉孔和所述第二销钉孔,所述外支座连接舌的厚度满足h=H/2。
龙骨端支座幅的双端支座连接舌设计能保证龙骨端支座幅与龙骨具有相同的面内和面外弯曲刚度;端支座连接舌外侧表面与龙骨侧表面齐平,能保证竖向龙骨具有相同的面外刚度,不会在端部因刚度突变而出现应力集中。外支座连接舌与两片端支座连接舌保持间隙,也即双端支座连接舌之间的净距为外支座连接舌2倍厚度。这可以保证当幕墙因温升温降时,幕墙下端能一定程度的发生沿幕墙纵向的滑移,通过位移释放温度应力。
进一步,所述端支座连接舌与所述端支座底板通过双面坡口焊工艺固定连接。另外,所述外支座连接舌与外支座底板通过双面坡口焊工艺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销钉孔的内径较所述销钉的直径大10mm。所述第二销钉孔的内径较所述销钉的直径大2mm。
进一步,所述销钉的末端设有螺纹,通过与螺母的配合实现销钉与龙骨端支座幅的相对固定。销钉采用螺杆加螺母的结构,螺纹位于端部,而在对应两个第一销钉孔及其之间的表面则为圆柱面。螺母与端支座连接舌之间还设有垫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销钉孔双侧倒圆角,倒圆角半径为端支座连接舌厚度的1/4。
进一步,所述第一销钉孔至端支座连接舌顶端的距离为a,所述第二销钉孔至外支座底板的距离为b,则满足b≥a+200mm。外支座底板具有较大的高度,保证了承载力和稳定性增大,可容许外支座底板在支座传递的面外弯矩作用下,有足够的变形空间,减小弯曲应力,特别是与外支座底板连接处的应力。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支座结构能够适度释放竖向龙骨两端顺幕墙长度方向的约束,减小温度内力约束;同时还可以适度提供竖向龙骨的面外转动,显著降低两端弯矩;优化支座设计,降低应力集中,降低温度应力。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大学,未经汕头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81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