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监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6426.9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7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彬;李强;张镇滔;邹平国;张文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50/00 | 分类号: | H02S50/00;H02J13/00;G06F17/14;G06F17/18;G01K7/18;G01J1/42;G01N21/55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俞春雷 |
地址: | 215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系统 效率 监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监测系统,包括如下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光伏电站温度数据、辐照数据、覆灰程度数据等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数据通讯模块,其用于将数据采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远程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其用于接收数据通讯模块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得出电站系统效率并实时跟踪。本发明的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监测系统,考虑了温度和覆灰程度对电站系统效率的影响,使得系统效率更加真实反映电站发电水平,并且可主动跟踪系统效率,为电站组件清灰时间点提供重要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光伏电站数据采集、传输并计算跟踪系统效率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热潮的褪去和国家对光伏电站电价补贴的退坡,光伏发电全面迈向平价上网时代,光伏行业平均成本也在不断下降,各光伏电站运营商也将更加看重电站发电量、更加关注电站运行情况,将把重心往电站的运维方向倾斜。据统计,截止2018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光伏装机总容量已达154.51GW,作为光伏电站的最后一环,光伏电站运维背后孕育的是千亿规模存量市场。
电站运维中关键的参数在于电站发电效率,俗称系统效率,其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站发电量高低和整体质量,是运维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光伏电站的运维后台仅显示当日实际发电量数据,但对于电站该发多少电没有准确计算,因此无法得知电站的发电效率,对电站出现的组件功率衰减、覆灰现象无法准确判断,导致运维效率低下,没有针对性。同时,对于偏远“弱信号”光伏电站,既无光纤通路,也无法保证稳定的公网信号覆盖,电站远程通信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有针对性的开发出一套突破地理位置限制、软硬件结合的电站效率跟踪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以及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监测系统,其能够实现对光伏电站相关数据准确测量、远程传输和实时计算,同时考虑组件的温度和覆灰程度的影响,加大了系统效率的计算准确度和针对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电站系统效率的监测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其用于采集光伏电站温度数据、辐照数据、覆灰程度数据等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存储;
数据通讯模块,其用于将数据采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远程传输至数据分析模块;
数据分析模块,其用于接收数据通讯模块传输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计算,以得出电站系统效率并实时跟踪。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监测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用于监测光伏组件背板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用于监测所述光伏电站环境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光伏组件背板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暴露在光伏电站环境中。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监测辐照强度的辐照传感器,所述辐照传感器的传感面与光伏组件中电池片的朝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用于监测光伏组件覆灰程度的灰尘传感器,所述灰尘传感器中传感面的材质与光伏组件表面的材质相同,且二者的朝向相同。
即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各类高精度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辐照传感器、灰尘传感器等,分别用于采集电站现场的光伏组件背板温度、环境温度、组件辐照面辐照值、组件表面覆灰程度等数据。
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高精度铂电阻传感器,分别在光伏组件背面(背板处)和电站环境内放置,以连续测量组件背板温度及所处环境温度。温度对于光伏组件输出电压影响较大,温度越高其开路电压值越低,故冬季电站的效率往往高于夏季,因此在计算系统效率时必须要考虑其温度系数,准确、连续的监测组件和环境的温度对系统效率的计算至关重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64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