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TC加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5400.2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19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守勇 |
主分类号: | H05B3/28 | 分类号: | H05B3/28;H05B3/02;H05B3/03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徐锟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tc 加热器 | ||
本发明属于PTC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C加热器。针对现有PTC加热器采用高温导热硅胶粘接金属散热器和PTC发热片,高温导热硅胶存在老化现象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包括:绝缘的基材;PTC发热材料,所述PTC发热材料附着于所述基材的表面:一对电极,所述一对电极与所述PTC发热材料相连。本发明的PTC加热器的有益效果是:采集基材上附着PTC发热材料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金属散热器、PTC发热片、高温导热硅胶的方式,避免了高温导热硅胶老化带来的导热性差、导电性差等问题,保证PTC加热器的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TC加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TC加热器。
背景技术
PTC加热器,也称PTC发热体,由金属外压板、铝制波纹状散热片、金属内压板、PTC发热片、镀镍铜电极端子或不锈钢电极端子和PPS高温塑胶电极护套等组成。PTC加热器由于采用波纹状散热片,提高了其散热率,且综合了胶粘和机械式的优点,并充分考虑到PTC发热件在工作时的各种热、电现象,其结合力强,导热、散热性能优良,效率高,安全可靠。PTC加热器的一大突出特点在于安全性能上,即遇风机故障停转时,PTC加热器因得不到充分散热,其功率会自动急剧下降,此时加热器的表面温度维持在居里温度左右(一般在250℃-280℃),从而不致产生如电热管类加热器的表面“发红”现象。
现在行业标准:QBT 2164-2013《家用和类似用途风扇型PTCR发热器》第3.2条风扇型PTCR发热器的定义:由一片或多片并联使用的PTCR和金属散热器组合成的用机械方法使空气流动加热的发热器。第5.3.3条耐电压的定义:发热器在额定电压为220V时,耐电压值不应小于500V;额定电压为110V时,耐电压值不应小于350V。
现有的PTC加热器,可参见图1及公开号为CN2084698U的中国发明专利,其由多个金属散热器、PTC发热片、高温硅胶和接线端子等组合而成,金属散热器由波纹状散热片、内压板和外压板通过钎焊聊在真空中或氮气环境中通过600-630℃的高温钎焊在一起。 PTC发热片表面加工成凹凸不平,PTC发热片和金属散热器通过高温导热硅胶粘结在一起的(当然也可以在金属散热器表面或者PTC发热片和金属散热器表面均加工成凹凸不平)。
这种结构的PTC发热器,由于PTC发热片与金属散热器是通过高温导热硅胶连接的,金属散热器的表面毛刺需要压穿透导热硅胶与PTC发热片接触形成导电的效果。导热硅胶不仅起着粘接作用,也起导热作用。导热硅胶的目前的耐温等级好的能做到280度,PTC发热片的居里温度一般为250-280度。为了使相同尺寸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发热量,就必须使PTC发热片的居里温度尽量高,这样就会使导热硅胶老化、变硬和失去粘结性,从而导致PTC发热片与金属散热器间出现间隙,PTC发热片的热量不能很好的传导出来,发热效率会降低。同时,由于存在间隙,金属散热器的表面毛刺与PTC发热片的接触点变少,导电性能变差,发热量会更少,最终达不到理想的制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PTC加热器采用高温导热硅胶粘接金属散热器和PTC发热片,高温导热硅胶存在老化现象的不足,提供一种PTC加热器,有效提升其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TC加热器,所述PTC加热器包括:
绝缘的基材;
PTC发热材料,所述PTC发热材料附着于所述基材的表面:
一对电极,所述一对电极与所述PTC发热材料相连。
本发明的PTC加热器,采集基材上附着PTC发热材料的方式,代替现有技术中金属散热器、PTC发热片、高温导热硅胶的方式,避免了高温导热硅胶老化带来的导热性差、导电性差等问题,保证PTC加热器的性能稳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守勇,未经高守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54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