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4175.0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2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畅;高阳;张伟;李姜楠;郭玉生;郑伟;冯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10 | 分类号: | F16K11/10;F16K27/08;F04D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马全亮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套筒 自控 回流 | ||
1.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盖(2)、导杆螺套(3)、主路弹簧(4)、止回阀(5)以及套筒(10);
阀体(1)为三通式T型结构,阀体内设有连通主路进口与主路出口的主路阀腔和连接主路进口与旁路出口的旁路阀腔;阀盖(2)的底端和阀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
所述阀体(1)的主路阀腔内安装有止回阀(5),所述止回阀(5)的顶端间隙配合悬挂有导杆螺套(3),止回阀(5)与阀盖(2)之间安装有主路弹簧(4);
所述止回阀(5)包括阀头(6)、阀盘(7)、阀杆(8)、阀筒(9)和第一螺母(12);阀头(6)垂直固定在阀盘(7)的上方中心处,与导杆螺套(3)间隙配合,共同用于给止回阀(5)向上导向;阀杆(8)顶端与阀盘(7)下方中心处螺纹连接,阀杆(8)底端穿过阀筒(9)中心孔,通过第一螺母(12)将阀杆(8)与阀筒(9)紧固为一体;
所述阀体(1)旁路阀腔内安装有套筒(10);所述套筒(10)侧壁开有一定数量的小孔,介质通过小孔减压后流至旁通管路;
所述套筒(10)与阀筒(9)间隙配合,当主路流量增加时,止回阀(5)打开且向上运动,主路弹簧(4)被压缩,阀筒(9)向上移动,随着主路流量增加至泵最小需求流量时,阀筒上升至旁路阀腔关闭的位置,主路流量继续增加止回阀(5)接着向上运动,此时旁路阀腔保持关闭状态;当主路流量减小至泵最小流量时,主路弹簧(4)提供推力,止回阀(5)向下移动,阀筒(9)向下移动旁路阀腔开启;
主路弹簧(4)套在阀盖(2)和阀盘(7)外侧;
阀头(6)与阀盘(7)是一体式、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阀杆(8)与阀盘(7)是一体式、焊接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所述阀筒(9)上端设有小孔,保证阀筒(9)上壁内外面压力一致;小孔形状是圆形、椭圆形、长圆孔、长方形或正方形;
所述阀体(1)和套筒(10)之间设有衬里(11),所述衬里(11)为圆筒式,其侧壁开有大孔,装配时大孔面向旁路出口;
所述阀杆(8)和阀筒(9)之间增加调节弹簧(19),通过调节第一螺母(12),在线调节旁路的流通能力;
所述套筒(10)增加上导向结构(20),所述上导向结构(20)中间为一圆环,套在阀杆(8)上与阀杆(8)间隙配合,上导向结构(20)与套筒(10)内壁用筋固定连接,筋的数量为2根或多根,上导向结构(20)用于阀杆(8)的导向;
所述套筒(10)外侧壁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密封圈(18),内壁下端增加第一密封结构(17),套筒(10)内壁中部增加第二密封结构(16),与阀筒(9)上端的第三密封机构组成密封副,保证旁路的密封性能;第一密封结构(17)和第二密封结构(16)为动密封和硬密封配套,或者为硬密封和动密封配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其特征在于:套筒(10)为采用单级、两级或者多级结构,焊接或者一体铸造,每级开孔数量一致或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套筒式自控回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0)侧壁开有的小孔,小孔形状是圆形、椭圆形、长圆孔、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小孔数量为1~50个;小孔长度为0.01~0.5D,宽度为0.01~0.1D,D为阀门公称通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天石化技术装备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417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