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7138.7 | 申请日: | 2020-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罗耀球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澳斯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夹具 | ||
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包括两芯棒、撑开件;芯棒包括配合面、支撑面,芯棒的外侧设置有凹位,凹位包括顶壁、侧壁;芯棒上设置有两个盲孔,侧壁上开设有两列通孔,其中一列通孔均与其中一个盲孔导通、另一列通孔均与另一个盲孔导通;凹位中嵌置有导热件,导热件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贴合于侧壁、外侧面与芯棒的支撑面平齐,导热件内设置有多个导通孔,多个导通孔的一个开口分别与其中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多个导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分别与另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其中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一冷却系统的冷媒输出端、另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该冷却系统的冷媒回流端。本发明可避免热量在管件的局部集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件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在管件外部焊接工件或管件对接焊时,通常需要利用夹具对管件进行定位,现有的夹具通常是在管件外部对管件进行装夹固定,在施焊过程中,由于工件的管壁厚度较薄,焊道处温度较高造成热量集中,且热量难以快速散发,从而导致焊道容易出现漏焊、焊穿等情况,造成工件的报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其能够将焊接导致的热量快速散发,避免热量集中,以提高管件焊接的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件焊接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且插接于管件内的芯棒、置于两芯棒之间用于撑开两芯棒以使两芯棒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的撑开件;芯棒包括位于其内侧并受撑开件挤压的配合面、以及位于其外侧的支撑面,该支撑面呈弧形且与管件的内壁匹配,芯棒的外侧设置有一凹位,该凹位包括顶壁、以及由顶壁的内侧向着芯棒的下端部延伸的侧壁;芯棒上设置有由芯棒的顶端面向下延伸的两个盲孔,侧壁上开设有两列通孔,每一列通孔均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且其中一列通孔均与其中一个盲孔导通、另一列通孔均与另一个盲孔导通;每一个芯棒的凹位中均嵌置有一与芯棒固定连接的导热件,该导热件包括内侧面和外侧面,内侧面贴合于侧壁、外侧面与芯棒的支撑面平齐,导热件内设置有沿芯棒的高度方向排列多个导通孔,该导通孔的两开口均位于内侧面上,且多个导通孔的一个开口分别与其中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多个导通孔的另一个开口分别与另一列通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其中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一冷却系统的冷媒输出端、另一个盲孔的顶端部连通于该冷却系统的冷媒回流端。
导热件包括多个导热铜块,该多个导热铜块层叠设置,导通孔位于相邻的两导热铜块之间。
相邻的两导热铜块互相贴合的面上均设置有一凹槽,且相邻两导热铜块上的凹槽共同组成一个安装槽,在安装槽内嵌置有一导流管,导通孔位于该导流管内;导流管的两端分别插接于两列通孔中位于同一高度的两个通孔内。
在导热铜块的内侧面上位于凹槽的周缘设置有一容纳槽,相邻两导热铜块上的容纳槽组成一个位于导流管外围的环槽,在该环槽内嵌置有一密封垫圈,该密封垫圈被夹持于导热铜块和凹位的侧壁之间。
凹槽呈弧形并顺延导热铜块的外侧边缘延伸。
每一个导热铜块上均设置有固定孔,在凹位的顶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孔正对的螺栓孔,一固定螺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多个导热铜块的固定孔后锁紧于螺接于螺栓孔内。
两芯棒的配合面上均设置有沿新芯棒高度方向延伸的通槽,在两芯棒的配合面互相贴合时,两芯棒上的通槽共同组成一个横截面为椭圆形的孔,撑开件包括横截面呈椭圆形的撑开部,撑开部嵌置在孔内,且撑开部椭圆形的长轴大于孔椭圆形的短轴。
在其中一个芯棒上设置有导向槽,另芯棒上设置有滑动的嵌置在导向槽内的嵌块。
本发明在焊接时,管件焊接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导热件上,将冷却液分流至导热件的不同位置处,通过冷却液在不同位置处与导热件换热,冷却液可快速的将焊接产生的大部分热量带出,从而避免热量在管件的局部集中,提高了件焊接的良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澳斯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澳斯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71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