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端多网环境的终端数据隔离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7052.6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04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燕;宾冬梅;余通;凌颖;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67/1095;H04L67/00;G06F9/445;G06F9/451;G06F9/455;G06F8/6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徐爱萍 |
地址: | 53001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端 环境 终端 数据 隔离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端多网环境的终端数据隔离方法及装置,以管理员的权限登录宿主机进行操作,根据单位办公需求制作应用镜像,并推送至应用商店,且设定所述镜像允许在网络容器中运行,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启动需要访问的网络所对应的网络容器,并启动桌面进程;所述桌面进程显示所述网络容器允许使用的应用软件;当所述网络容器运行时,所述宿主机判断所述网络容器中所述应用软件、或运行的程序、或数据卷、或网络行为是否符合所述网络容器的预先设定;若是,则所述网络容器正常运行;若否,则所述网络容器拒绝运行。在本发明实施中,在一个终端系统上访问多个网络时,对应网络的应用数据可相互隔离,保障数据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数据隔离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端多网环境的终端数据隔离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用户环境中,存在政务外网、政务内网、互联网、生产网等多个安全性要求不同的网络,为了符合各网络的安全要求,防止不同网络之间的风险渗透以及数据泄露,目前基本通过“一端一网”的方式实现业务处理,也即同一台PC只能接入一个网络,终端用户可能同时使用多台PC办公。而根据行业中的相关政策要求,不同网络之间应实施隔离,防止出现风险扩散以及数据泄露的安全事故。因此,目前基本是通过终端专用的方式实现,一台终端只能访问一个网络,出现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用户的便利性也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端多网环境的终端数据隔离方法及装置,在一个终端系统上访问多个网络时,对应网络的应用数据可相互隔离,保障数据的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端多网环境的终端数据隔离方法,以管理员的权限登录宿主机进行操作,根据单位办公需求制作应用镜像,并推送至应用商店,且设定所述镜像允许在网络容器中运行,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启动需要访问的网络所对应的网络容器,并启动桌面进程;
所述桌面进程显示所述网络容器允许使用的应用软件;
当所述网络容器运行时,所述宿主机判断所述网络容器中所述应用软件、或运行的程序、或数据卷、或网络行为是否符合所述网络容器的预先设定;
若是,则所述网络容器正常运行;
若否,则所述网络容器拒绝运行;
所述启动需要访问的网络所对应的网络容器包括:初始化LXC环境,构建隔离的运行时环境,加载所述网络容器所对应的数据卷。
可选的,所述启动需要访问的网络所对应的网络容器包括:初始化LXC环境,构建隔离的运行时环境,加载所述网络容器所对应的数据卷。
可选的,所述LXC环境限制所述网络容器中所述应用软件的执行,始终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中运行。
可选的,所述数据卷位于所述宿主机,用于存放需要持久保存的业务数据、或所述网络容器运行时产生的业务数据。
可选的,所述桌面进程显示所述网络容器允许使用的应用软件中,所述网络容器允许使用的应用软件从所述应用商店进行安装。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用户从所述应用商店安装应用软件,并将所述应用软件安装至宿主机;
判断所述应用软件是否符合所述宿主机所在的网络;
若是,则所述应用软件正常运行;
若否,则所述应用软件拒绝运行。
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应用软件安装至宿主机包括:通过安装工具将所述应用软件安装至宿主机。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端多网环境的终端数据隔离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0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