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5647.8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0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娜;禹言士;郭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娜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6/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235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位式 含油 废气 循环 处理 方法 | ||
1.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废气通入自补位处理设备内,然后废气经过自补位处理设备内的自补位浮球组成的滤气球板;
S2、半固定的自补位浮球重力继续增大后,会下沉到油污分解剂内,游离的自补位浮球当吸附油污重力增大后,同样下沉进入到油污分解剂内;
S3、进入到油污分解剂内后,油污被分解,自补位浮球整体重力变小,并从油污分解剂内升起,成为游离的自补位浮球;
S4、半固定的自补位浮球下落后,空出一个吸附点(8),附近游离的自补位浮球自动被吸附到吸附点(8)上;
S5、不断重复上述过程,实现自补位的废气循环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游离自补位浮球的个数多于吸附点(8)的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补位处理设备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上端和左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管(22)和出气管(21),所述设备本体(1)左下端和右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带有阀门的进液管(31)进而出液管(32),所述进液管(31)位于出气管(21)下方,所述滤气球板固定连接在设备本体(1)内部,且滤气球板位于出气管(21)和进气管(22)之间,所述油污分解剂填充在设备本体(1)内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气球板包括与设备本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顶层滤板(5),多个所述半固定自补位浮球固定连接在顶层滤板(5)下端,多个所述游离的自补位浮球分散漂浮在顶层滤板(5)和油污分解剂液面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补位浮球包括与设备本体(1)下端固定连接的限位拉绳(62)、位于限位拉绳(62)下方的吸油浮球(61),所述吸油浮球(61)外端开凿有T形槽,所述限位拉绳(62)下端固定连接有吸附点(8),所述吸附点(8)与T形槽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点(8)以及T形槽的内壁均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限位拉绳(62)为弹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浮球(61)包括外吸油层(611)、包裹在外吸油层(611)内部的内浮芯(612)以及多个固定连接在外吸油层(611)外表面的外展片(6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展片(613)为柔性疏水亲油材料制成,且外展片(613)为表面植入有吸油绒毛的多孔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补位式含油废气循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21)位于设备本体(1)内部的口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网罩(4),所述防护网罩(4)上空隙内径小于吸油浮球(61)的最大内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娜,未经张振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564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帽檐裁剪装置
- 下一篇:装配式楼层板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