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隔膜泵连续作业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7961.1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8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奇;石月萍;田苗;程行东;王亚南;李志明;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3/06 | 分类号: | F04B4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21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隔膜 连续 作业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隔膜泵连续作业的装置,包括泵体主体、弹性组件、压板、动密封件、紧固件;所述动密封件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在泵体主体的中间;所述动密封件两侧分别连接紧固有压板;所述动密封件一侧的压板上连接有弹性组件。本发明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气动隔膜泵抽送作业时间隔断流的问题,本装置可与气动隔膜泵的液体排出管口、喷枪管口通过三通管联通,在气动隔膜泵内液体回流时利用弹力将其内部液体挤压出以补充断流,实现了气动隔膜泵连续作业,提高连续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动隔膜泵,特别适用于利用气动隔膜泵进行抽送作业时连续性工作。
背景技术
多行业利用气动隔膜泵进行液体抽送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气动隔膜泵:在泵的两个对称工作腔中各装有一块隔膜,由中间的连杆将其连接成一体。压缩空气从泵的进气口进入配气阀,通过配气机构将压缩空气引入其中一腔,推动腔内隔膜运动,而另一腔中气体排出,一旦到达行程终点,配气机构自动将压缩空气引入另一个工作腔,推动隔膜朝相反方向运动,从而使两个隔膜连续同步地往复运动。由于气动隔膜泵循环往复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球阀被吸直至完全闭锁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吸力也会同时作用于管道内的液体,导致液体回流,最终就表现出液体喷出时间隔断流,无法进行连续性的抽送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利用气动隔膜泵抽送作业时间隔断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气动隔膜泵内液体回流时利用弹力将其内部液体挤压出以补充断流的装置,实现了气动隔膜泵连续作业,提高连续工作效率。
一种气动隔膜泵连续作业的装置,包括泵体主体、弹性组件、压板、动密封件,紧固件;所述动密封件通过所述紧固件连接在泵体主体的中间;所述动密封件两侧分别连接有压板;所述动密封件一侧的压板上连接有弹性组件。
泵体主体由泵体一和泵体二组成,泵体一和泵体二为中空半圆球体,中间部位设置有向外凸出的凹槽。泵体一上设置有传输管,使用时泵体一的传输管管口通过其它管材联通三通管,用于液体的输入、输出;泵体二的主体上设置有多个通气小孔或设置出气管;所述通气小孔或出气管用于泵体与外界气体的流通,使泵体内和外界的压强一致。泵体二下方设置有底座,底座上预留螺栓孔,可用螺栓将泵体固定在其它物体之上,加强泵体的稳定性。
动密封件呈碟形,中间突起朝向泵体二,动密封件的直径与泵体主体结合面的直径一致,动密封件设置在泵体一、泵体二的中间,通过紧固件将泵体一、动密封件和泵体二连接固定。
压板由外压板和内压板组成,外压板和内压板分别设置在动密封件两侧并连接紧固在动密封件上。内压板朝向泵体一,外压板朝向泵体二。内压板的半径与动密封件中间突起部位的半径一致;外压板和动密封件接触部分的半径与动密封件中间突起部位的半径一致;内压板和外压板的厚度5~10mm之间。
弹性组件一侧通过间隙配合套在外压板上,另一侧通过间隙配合嵌入泵体二的凹槽内,凹槽半径略大于弹性组件的外圈半径,深度30~40mm。优选地,外压板上设置凸出结构便于紧固弹性组件,外压板上凸出结构的半径略小于弹性组件内圈半径,凸出厚度在3~7mm。
其中动密封件材质优选易清洁材料,将抽送的介质与工作部件隔开;泵体主体材质可优选用不锈钢、铸铁、铝合金、塑料、内衬聚全氟乙烯。
泵体一的传输管口与气动隔膜泵的液体排出管口、喷枪管口通过三通管联通,在气动隔膜泵工作时,一部分液体通过泵体一的传输管管口被挤压进泵体一中,液体进入泵体一后挤压动密封件,动密封件作用于弹性组件,使弹性组件回缩,当气动隔膜泵的泵体内出现回吸时,弹性组件回弹推动动密封件,从而将泵体一内的液体通过传输管管口排出,液体进而进入喷枪管,从而实现喷枪口液体的连续性,实现气动隔膜泵连续性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装置结构简单,解决了间隔断流的问题,更进一步地提升抽送工作效率,减少了压缩空气的使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共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7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