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送系统和泵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9961.1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童政钢;吴益辉;李永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F04B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王淑梅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和泵车,泵送系统包括:料斗,料斗的一侧连接泵送机构;基座,与料斗的另一侧相连接;出料接头,出料接头的第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铰链弯管,铰链弯管与基座连接;其中,出料接头的第二端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盘,出料接头有两种连接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铰链弯管接合,在第二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外接输出管道接合。该结构使单个料斗可以同时适用于泵车的混凝土作业和车载泵的混凝土作业,避免了在同一工作区域同时布置泵车和车载泵,一方面实现了泵车和车载泵的通用,提升产品适用范围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免去了泵车和车载泵的切换过程,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泵送系统和泵车。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泵送系统和泵车与车载泵的通用性较差,造成两种不同类型的车无法互换和通用,即客户在需要泵送比泵车臂架高的楼层时必须要使用车载泵,而需要灵活泵送高度较低的楼层及其他情况时必须使用泵车进行泵送,以至于同一工地必须同时配备泵车和车载泵进行施工,一方面增加了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降低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泵送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泵车。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泵送系统,泵送系统包括:料斗,料斗的一侧连接泵送机构;基座,与料斗的另一侧相连接;出料接头,出料接头的第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铰链弯管,铰链弯管与基座或出料接头连接;其中,出料接头的第二端的外周面设置有连接盘,出料接头有两种连接状态,在第一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铰链弯管接合,在第二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外接输出管道接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定了一种泵送系统,泵送系统包括料斗、基座、出料接头。料斗用于泵送混凝土,混凝土在料斗所提供的动力下被输送至指定管路中。基座为出料接头的定位连接结构,用于将出料接头准确定位在料斗上,基座与料斗相连接,出料接头的第一端与基座固定相连接,完成连接后出料接头与料斗上的混凝土出口相连接,料斗所泵送的混凝土由出料接头排出至料斗外部。在此基础上,泵送系统还设置有铰链弯管和外接输出管道。其中出料接头的第二端上设置有连接盘,连接盘可以分别与铰链弯管和外接输出管道相连接。在第一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铰链弯管相接合,使料斗所泵出的混凝土通过铰链弯管输送至混凝土泵车上的混凝土管路。在第二种状态下,出料接头通过连接盘与外接输出管道相接合,使料斗所泵出的混凝土通过外接输出管道直接输送至建筑中的指定位置。通过设置可与铰链弯管和外接输出管道转接的出料接头,当需要使用泵车灵活地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较低的区域时,将铰链弯管与出料接头相连接,铰链弯管的出口与泵车的臂架上的输送管相连接,从而通过延展的臂架将混凝土输送至指定位置。当需要将混凝土泵送至高度超出泵车的臂架高度范围的区域时,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相连接,外接输出管道的出口与建筑内布置好的输送管相连接,以将混凝土泵送至指定位置。从而使单个料斗可以同时适用于泵车的混凝土作业和车载泵的混凝土作业,避免了在同一工地区域同时布置泵车和车载泵,一方面实现了泵车和车载泵的通用,提升产品适用范围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免去了泵车和车载泵的切换过程,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设备利用率。进而实现了优化泵送系统结构,提升泵送系统的实用性与通用性,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泵送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出料接头与铰链弯管可分离地接合,外接输出管道与出料接头可拆卸地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9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反射微波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性油墨微粒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