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及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9472.6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8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传东;刘杰民;曲琛;刘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装修 材料 气味 检测 电子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净化器(1)、两个二位三通电磁阀、微型动态舱(3)、六通阀(5)、气敏检测室(6)、气味感知器(7)、数字转换器(8)、微型计算机(9)、微型真空泵(11)及尾气处理器(12),空气净化器(1)与二位三通电磁阀V1(2)相连,二位三通电磁阀V1(2)分为A、B两路,B路与微型动态舱(3)的进气口相连,A路与六通阀(5)的6号位相连,微型动态舱(3)内放置样品(4),微型动态舱(3)的出气口与六通阀(5)的2号位相连,六通阀(5)的4号位与1号位通过定量环始终保持接通,六通阀(5)的5号位与气敏检测室(6)进气口相连,六通阀(5)的3号位与二位三通电磁阀V2(10)的D路进口相连,气敏检测室(6)内设置气味感知器(7),气敏检测室(6)与数字转换器(8)相连,气敏检测室(6)出气口与二位三通电磁阀V2(10)的C路进口相连,数字转换器(8)与微型计算机(9)相连,二位三通电磁阀V2(10)与微型真空泵(11)相连,微型真空泵(11)与尾气处理器(1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器(1)内设置串联的气味吸附剂及干燥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动态舱(3)包括进气口、出气口、舱门,是由无气味材料制成的舱室,无味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材料、内壁钝化的金属材料、PEEK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六通阀(5)具有1-6号位六个接口位置,1号位和4号位之间通过定量环始终保持接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动态舱(3)内的气味样品(4)的采集过程通过切换六通阀(5)和二位三通电磁阀的连通方式控制洁净空气的流通路径来完成,用于采集微型动态舱内的气味样本并将其载带输送至气敏检测室进行检测,或直接将洁净空气输送至气敏检测室和六通阀内进行吹扫清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敏检测室(6)包含进气口、出气口、气路和气味感知器(7);气味感知器(7)集成醛、酮、酯类、烃类、苯系物、胺类、醇类、卤代烃高灵敏交叉响应特性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接口之间采用插拔式安装设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计算机(9)包含模式识别系统和数字显示器,对气味浓度进行分析和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处理器(12)由2支串联的活性炭净化器组成。
9.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装修材料气味检测的电子鼻系统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如下:
S1:将电子鼻系统电源打开,开机预热;
S2:将二位三通电磁阀V1(2)的A气路打开,二位三通电磁阀V2(10)的C气路打开,将六通阀(5)转动至预备模式,开启微型真空泵(11),持续吹扫清洗至传感器响应信号在基线处保持稳定5分钟;
S3:将建筑装修材料样品(4)放入微型动态舱(3),打开二位三通电磁阀V1(2)的B气路和二位三通电磁阀V2(10)的D气路;
S4:将六通阀(5)转动至检测模式,同时打开二位三通电磁阀V1(2)的A气路和二位三通电磁阀V2(10)的C气路;
S5:保持六通阀(5)和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开关位置,使洁净空气继续流通30秒钟,对六通阀(5)的定量环和气敏检测室(6)进行吹扫清洗,然后将六通阀(5)转回至预备模式,继续保持二位三通电磁阀的开关位置,吹扫清洗传感器阵列2分钟,实现系统复位,预备下一次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947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