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数据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5865.X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82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宇峰;孙晓伟;张家乐;张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暴走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38 | 分类号: | H04W4/38;H04W12/02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蔼民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无线通讯 数据 监控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数据监控系统,包括数据融合模块、监控模块、预警模块、审核模块和维护模块;所述数据融合模块、监控模块、预警模块、审核模块和维护模块均通过云端服务器与处理器相连,预警模块对于无线通讯中外界信号干扰、数据的传输频率、数据的丢包率和下载次数进行统计,在数据可能受到外界干扰中,对于其进行预警,维护模块对于数据的无线传输中出现的外界干扰进行暂停传输,并进行记录,便于了后期可以根据现场或者是外界的人为干扰进行判断,从而大大提高了自然因素还是人为问题造成的现场问题进行判断,大大提高了无线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数据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百余年已经过去,人类的通讯史依旧在不断的进化,从两个罐头加一根绳子开始,人类就在探索如何利用工具进行远端通信,电报、电话、拨号盘电话、按键电话、手机、短信、VoIP、FreeEIM,通讯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大化的实现了“地球村”的目标;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无线通讯的数据监控系统对于现场和地区的环境造成的干扰无法判断,并且对于恶意与无意的数据盗取无法确定,造成无法判断现场环境与实际情况的区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数据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的无线通讯的数据监控系统对于现场和地区的环境造成的干扰无法判断,并且对于恶意与无意的数据盗取无法确定,造成无法判断现场环境与实际情况的区别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的数据监控系统,包括数据融合模块、监控模块、预警模块、审核模块和维护模块;
所述数据融合模块、监控模块、预警模块、审核模块和维护模块均通过云端服务器与处理器相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数据融合模块将数据进行融合,通过多个传感节点将采集的同一数据进行同种类数据融合,选用模糊贴近度数据融合算法,从而判断整体的数据传输效率,确定数据的波动性与稳定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监控模块对于数据的整体传输的信息进行监控,数据传输中,对于无线数据的传输采用GPRS进行通信,传输的数据为数字量信号,传输中进行了加密与权限管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密与权限管理的具体步骤如下:
A1、对于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并进行传输的分级管理,根据外界的操作平台,对于数据进行管理;
A2、在接收后,对于数据进行整体回执,从而对于发送方进行数据的整体结合整理;
A3、数据接收完成后,发送方将密匙发送到指定操作人员,便于对于数据进行整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A1中对于无线的数据管理分为只读、下载、修改和删除,操作平台对于操作权限与设定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关。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预警模块对于无线通讯中外界信号干扰、数据的传输频率、数据的丢包率和下载次数进行统计,在数据可能受到外界干扰中,对于其进行预警;
预警模块为监控模块提供安全事件的所有相关信息,其统计包括创建日期、负责人以及事件的解析时间、还包括各种威胁的知识库以及处理方案,安全操作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执行消除威胁的流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审核模块对于预警模块中出现的参数进行记录,并与云端数据库、网络服务器和人为操作进行比对,将无线通讯传输中丢包率和不稳定性的网络问题进行修正,并在数据传输不稳定的时候,自动停止数据传输,保证无线传输中的数据稳定,而在数据恢复至30%启动无线通讯的数据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暴走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暴走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58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