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5003.7 | 申请日: | 2020-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1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汪冬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航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E04B1/76;E04B1/82;E04B1/4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刘曰莹;彭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耗 绿色 建筑 预制件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构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用于形成隔断墙体,其包括预制墙体、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安装组件及多个连接件;预制墙体包括主体、第一成型部、第二成型部、保温层及隔音层;第一安装组件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第二安装组件与第二连接部配合;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顶板及第一升降结构,第一弹性垫用于与地面接触,第一顶板用于在第一升降结构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与天花板顶紧;第一预埋件用于固定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一连接部。该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的整体施工步骤少,施工方便,进而能够快速地形成室内隔断墙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构件制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
背景技术
目前,室内改造的过程中,为形成多样化的室内空间,往往采用的是重新砌墙的方式,这样的设置方式,其施工的周期长,且施工的难度较高,需要依靠工人的技术水平保证隔断墙体的质量,且后期不易进行改造,导致使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的:
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用于形成隔断墙体,其包括预制墙体、第一安装组件、第二安装组件及多个连接件;
预制墙体包括主体、第一成型部、第二成型部、保温层及隔音层;主体包括第一成型框架以及位于第一成型框架内的蜂窝件,第一成型部包括第二成型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二成型框架内的多个第一预埋件;第二成型部包括第三成型框架;第一成型框架用于形成容纳蜂窝件的容纳腔,且沿竖直方向,第一成型框架还包括与容纳腔的两端连通的开口;第二成型框架及第三成型框架均与第一成型框架固定连接,且分别位于两个开口处,并用于封堵两个开口;
第一成型框架及第二成型框架用于浇注形成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沿竖直方向,保温层及隔音层均通过浇注的形式包覆于主体、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外周面;
第一连接部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安装槽,以及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安装槽的侧壁上的第一滑槽;多个第一预埋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内,且多个第一预埋件的端部均位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
第一安装组件与第一连接部配合,第二安装组件与第二连接部配合;第一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底座、第一顶板及第一升降结构,第一顶板通过第一升降结构与第一底座连接,第一升降结构用于带动第一顶板沿竖直方向相对于第一底座运动;第一底座位于第一安装槽内,并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且第一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二安装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垫;第一弹性垫用于与地面接触,第一顶板用于在第一升降结构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并与天花板顶紧;
连接件包括多个第一连接螺柱,多个第一连接螺柱与多个第一螺纹孔一一对应配合,且每个第一连接螺柱均与一个第一预埋件螺纹连接,以固定连接第一底座及第一连接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升降结构包括第一螺纹杆及至少一个第一导向杆,第一螺纹杆及第一导向杆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杆沿竖直方向与第一底座滑动连接,第一螺纹杆与第一底座螺纹连接,且第一导向杆及第一螺纹杆远离第一底座的一端均与第一顶板连接,第一螺纹杆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第一底座转动,以带动第一顶板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低能耗绿色建筑预制件包括多个第一安装组件及多个连杆,多个第一安装组件沿第一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在第一安装槽内,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顶板之间均设置有一个连杆,连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一顶板相互靠近的一端转动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顶板与天花板抵紧的面上的第二弹性垫。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沿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位于第一滑槽两侧的第一连接槽,第一顶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航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航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50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