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复方灵芝袋泡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4787.1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8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光;李峻志;霍文严;刘愚;祁鹏;戴璐;路鹏鹏;乔婷;赵增辉;李安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34 | 分类号: | A23F3/34;A61K36/8988;A61P1/10;A61P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祁凡雨 |
地址: | 710043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肠道 生态系统 中药 复方 制剂 灵芝 袋泡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复方灵芝袋泡茶,属于复方中药保健茶技术领域,涉及袋泡茶,具体涉及一种复方灵芝袋泡茶,该复方灵芝袋泡茶通过增加大肠短链脂肪酸的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赤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干粉1‑8份、赤灵芝破壁孢子粉2‑10份、乌红天麻细粉4‑12份,羊肚菌子实体干粉4‑12份、红枣‑枸杞干粉80份,红枣与枸杞配比为3: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袋茶饮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备复方灵芝袋泡茶的方法。
背景技术
灵芝是一种传统的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名贵中药,是我国医学宝库中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菌。现代医学对灵芝的成分及功效进行的系统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灵芝奇特的药用功能和保健价值。近年来,大量的药理和临床证明灵芝最明显的药效成分是多糖,能促进机体蛋白质DNA和RNA的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繁殖、刺激人体非特异抗性、免疫特异反应性,以及抑制肿瘤生理活性化合物的产生,强化人体免疫系统,改善造血机能。
天麻作为我国一种上等的中药材,在许多国家被来治疗抑郁症、癫痫(羊癫疯)和各种炎症等多种疾病,具有益智、镇痛、镇静的作用。目前为止,已经从天麻中分离得到了81种活性成分,包括酚类,多糖,有机酸,甾醇等。近年来,天麻具有脑保护作用已经被充分证实,天麻及其有效物质在预防治疗脑功能疾病中获得了巨大的突破。
羊肚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还含有多糖、多酚等功能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羊肚菌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保护肝脏和提高免疫活性等生物活性。多糖类是羊肚菌主要的活性成分,多糖能够有效促进动物体免疫器官生长发育和免疫细胞的增殖,同时提高动物体脾脏、法氏囊、胸腺及肠系膜淋巴结等主要免疫器官的质量,还能够拮抗因免疫抑制剂造成的免疫器官萎缩,提高各类免疫细胞的功能,通过以上机制发挥重要的免疫增强功能。
近年来,以灵芝子实体粉为主要成分的袋泡茶成为研究热点,普遍用于增强免疫力、改善失眠、抑制肿瘤等疾病中,鲜见有将灵芝等有效成分用于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报道。
便秘是指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结、量少等,是临床最常见、也非常复杂的消化道症状。现代医学认为便秘多是因为排便缺乏动力、肠道所受刺激不足、肠黏膜敏感性降低、精神神经因素导致肠道内容物推进受阻,运动缓慢;肠道肌肉舒展和收缩力量降低,感受器迟缓,致使肠道受到的刺激强度不够,不能产生排便反射也是主要原因。
近年来研究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发病与胃肠激素的关系密切。SP是一种非胆碱能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促进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和胃肠液的分泌,对维持正常消化道运动功能有重要作用。血浆生长抑素SS可以抑制平滑肌收缩,抑制促胃液素和胃蛋白酶的分泌。NO是消化道分泌的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使胃肠道动力明显减弱,胃肠道的兴奋性显著下降,从而引起便秘症状较重。因此,通过调节SP、SS和NO水平,可促进胃肠道恢复正常的生理机能和传导机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复方灵芝袋泡茶,由赤灵芝、乌红天麻、羊肚菌和红枣-枸杞组成,通过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数量来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未来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改善功能性便秘茶饮。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的中药复方制剂,所述复方灵芝袋泡茶通过增加大肠短链脂肪酸的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包括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干粉、灵芝破壁孢子粉、天麻粉以及羊肚菌子实体干粉。
优选的,包括赤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干粉、赤灵芝破壁孢子粉、乌红天麻细粉以及羊肚菌子实体干粉。
具体的,该中药复方制剂的配方为:赤灵芝子实体提取物干粉1-8份、赤灵芝破壁孢子粉2-10份、乌红天麻细粉4-12份,羊肚菌子实体干粉4-12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未经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47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