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铁两用车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2969.5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39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廖军;何海军;吴畅;张光才;周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广义牵引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18 | 分类号: | H02K7/18;H02J7/14;H02M7/42;H02J9/0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张云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车轴 发电机 发电 供电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铁两用车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轴端发电机与车辆轮轴连接,利用车辆轮轴转动,带动轴端发电机进行发电,轴端发电机将产生的电流发送至整流器;整流器内置的控制器采集轴端发电机所产生的输入电压U,根据实时车速V及采集到的输入电压U控制整流器的工作状态;通过判断逆变器输出端口的开启状态,进行负载供电的控制。通过集成在输出端子的低压信号及中央处理器,根据输出端子的信号及手动开关的信号组合,判断实时的系统运行状态,智能启停供电,从而有效且更加智能的控制供电逆变器的工作状态,使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系统能够在无人工干预的条件下智能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公路运输以及非道路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公铁两用车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方法。
背景技术
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系统是由运行中车辆的车轴驱动轴端发电机产生电能以供车辆储能及用电的系统,公开号为CN11002744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系统及其供电方法”中详细披露了该系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系统的具体构成及供电方法。其中,轴端发电机与车辆轮轴连接,利用车辆轮轴转动,带动轴端发电机进行发电,轴端发电机将产生的电流发送至整流器,通过整流器进行整流;在该过程中当车辆低速运行或者制动时轴端发电机无法持续供电,当车辆超速或空载运行时轴端发电机产电的稳定性也较差,在该过程中需反复判断识别车辆状态,启停逆变器,现有技术中对于负载的识别采用人工识别,控制智能化程度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系统的控制智能化程度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公铁两用车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铁两用车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轴端发电机与车辆轮轴连接,利用车辆轮轴转动,带动轴端发电机进行发电,轴端发电机将产生的电流发送至整流器;
S2:整流器内置的控制器采集轴端发电机所产生的输入电压U,根据实时车速V及采集到的输入电压U控制整流器的工作状态;
预设车速为Va,预设电压为Ua,当VVa,UUa,且在设定时间区间[Ts,Te] 内对应的输入电压UsUe时,关闭整流器,此时由储能装置向逆变器供电;
预设车速为Vb,预设电压为Ub,当V=Vb,UUb时,启动整流器,此时由储能装置和整流器同时向逆变器供电;
预设车速为Vc,预设电压为Uc,当VVc,UUc时,关闭整流器,此时由储能装置向逆变器供电;
预设车速为Vd,预设电压为Ud和Ux,当VVd,U=Ud,且在设定时间区间[Ts,Te]内对应的输入电压Us>Ue时,比较输入电压U与预设电压Ux的大小,当U=Ux时,关闭整流器,此时由储能装置向逆变器供电;
其中,Us为Ts时刻的输入电压,Ue为Te时刻的输入电压;Va、Vb、Vc、 Vd的关系满足:Va≤Vb<Vc,Vd≤Vb;Ua、Ub、Uc、Ud和Ux的关系满足: Ua≤UbUc,Ud≤Ub,Ux=Ua。
公铁两用车轴端发电机发电储能供电系统为两个,本系统记为A,相邻系统记为B,任一系统中的逆变器故障时,A和B可以通过在输出备用端口连接备用电源线,还包括以下步骤:
S3:逆变器向负载供电包括以下工况:
工况一:当PLC控制器检测到,380V输出端处于开启,380V备用输出端处于断开,且前置手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则判断380V输出端正常向负载供电,380V备用输出端无负载插头在位;系统处于正常的工作模式,PLC控制器向逆变器发出按正常限功率Pkw模式运行的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广义牵引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广义牵引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29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