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定建筑机械的上部枢转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0212.2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吴瑞彤;刘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丹丹 |
主分类号: | E02F9/08 | 分类号: | E02F9/08;F16F15/067;B66C23/94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建筑机械 上部 转体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建筑机械的上部枢转体设备,具体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包括固定台和上转台,所述上转台转动设于固定台顶部,所述固定台顶部可拆卸连接有调整座,所述调整座内部固定设有底座,所述上转台底部固定设有连接环,且连接环活动设于调整座顶部,所述底座顶部活动设有活动滑轨,所述活动滑轨顶部滑动设有活动环,且活动环位于连接环底部,所述活动滑轨一侧设有滚珠丝杠,且滚珠丝杠位于底座一侧。本发明设置调整座,可自动锁定及解除上转台的位置,一号摩擦片与二号摩擦片接触,可先对上转台进行摩擦减速,限位片分别与相邻的上挡片及下挡片平行,可起到限位阻挡的作用,整体操作过程更加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机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建筑机械的上部枢转体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机械是工程建设和城乡建设所用机械设备的总称,在中国又称为“建设机械”、“工程机械”等,它由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工程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混凝土机械,混凝土制品机械,钢筋级预应力机械,装修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多种机械组成。
而挖掘机械、工程起重机械等具有回转结构的机械在行驶之前,上部回转结构被物理地固定在下部行驶结构上,以便在行驶期间防止上部回转结构旋转,现有方法需要驾驶员手动操作,且不具备先减速再限位的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固定建筑机械的上部枢转体设备,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对回转台进行先减速再锁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固定建筑机械的上部枢转体设备,包括固定台和上转台,所述上转台转动设于固定台顶部,所述固定台顶部可拆卸连接有调整座,所述调整座内部固定设有底座,所述上转台底部固定设有连接环,且连接环活动设于调整座顶部,所述底座顶部活动设有活动滑轨,所述活动滑轨顶部滑动设有活动环,且活动环位于连接环底部,所述活动滑轨一侧设有滚珠丝杠,且滚珠丝杠位于底座一侧;
实施方式为:所述调整座内部开设有一号安装槽、二号安装槽和三号安装槽,且二号安装槽和三号安装槽分别位于一号安装槽顶部两侧,所述二号安装槽内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一端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连接杆、套筒和限位片,所述连接杆贯穿于套筒内部,且连接杆一端与伺服电机固定连接,所述限位片固定设于连接杆另一端表面,所述套筒固定贯穿于二号安装槽的内部;
所述连接环外周固定设有导向凸环,所述连接环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设有上挡片和下挡片,且上挡片和下挡片沿限位槽方向等距离设置若干组;
所述活动环顶部开设有缓冲孔,所述缓冲孔顶部设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包括弹簧套和中心柱,且中心柱活动贯穿于弹簧套内部,所述弹簧套固定设于连接环与活动环之间,所述中心柱顶端与连接环底端固定连接,且中心柱底端活动设于缓冲孔内部。
对上转台的位置进行锁定时,滚珠丝杠工作通过穿孔带动活动滑轨向一侧移动,活动滑轨底端沿滑槽内部滑动,此时一号摩擦片与二号摩擦片接触,可起到摩擦减速的作用,伺服电机带动连接杆旋转,其中限位机构与连接环为垂直设置,连接杆带动水平放置的限位片竖直放置,此时的限位片分别与相邻的上挡片及下挡片平行,可起到阻挡的作用,阻挡受到的作用力可传递至套筒,此时完成对上转台的锁定,解除锁定时,伺服电机带动限位片转动至水平状态,此时限位片与上挡片垂直设置,且限位片分别与上挡片和下挡片留有空间,滚珠丝杠再带动活动滑轨进行复位,此时上转台可自由转动,连接环通过中心柱及缓冲孔带动活动环运动,弹簧套在连接环与活动环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的防止活动环卡死在活动滑轨的滑动内,上转台带动连接环转动,连接环通过缓冲孔和弹簧柱带动活动环转动,活动环底部沿活动滑轨滑道内部滑动,连接环一侧的导向凸环沿导向槽内部滑动,对连接环的旋转起到导向的作用,可保证上转台的顺利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丹丹,未经刘丹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0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