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彩钢岩棉板贴面复合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8135.9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09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吴思;徐格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州市景辉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37/12;B32B38/18;B32B38/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大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6 | 代理人: | 伍志祥 |
地址: | 425000 湖南省永***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彩钢岩棉板 贴面 复合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钢岩棉板贴面复合加工工艺,由底座、U型架、一号放置框、二号放置框、两个升降装置、气缸、连接架和咬边机构配合完成的作业,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的咬边设备通常为单工位工作,从而导致整体的工作效率,且传统的冲压头通常直接对对接处强行压制成凹型结构,强行压制容易导致彩钢薄板的褶皱、断裂,出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棉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彩钢岩棉板贴面复合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造型越来越新颖独特, 与此同时对屋面材料的性能也更为苛刻, 既要求建材外表美观, 又要耐用轻便, 便于现场安装, 彩钢岩棉板以其自重轻、 强度高, 良好的防水、 抗震性能,成为现在使用量大面广的建筑材料。
在对彩钢岩棉板生产中,需要将彩钢薄板包覆在岩棉板芯外表面后,需要对薄钢板的对接处进行凹型结构的咬边压制,该凹型结构的设计利于两个岩棉板之间的拼接。
但是,在对对接处咬边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传统的咬边设备通常为单工位工作,从而导致整体的工作效率,且传统的冲压头通常直接对对接处强行压制成凹型结构,强行压制容易导致彩钢薄板的褶皱、断裂,出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彩钢岩棉板贴面复合加工工艺,可以解决传统的咬边设备通常为单工位工作,从而导致整体的工作效率,且传统的冲压头通常直接对对接处强行压制成凹型结构,强行压制容易导致彩钢薄板的褶皱、断裂,出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彩钢岩棉板贴面复合加工工艺,其使用了一种咬边设备,该咬边设备包括底座、U型架、一号放置框、二号放置框、两个升降装置、气缸、连接架和咬边机构,采用上述咬边设备对彩钢岩棉板贴面复合加工工艺如下:
S1、包裹、放置:对岩棉板芯进行表面胶层涂抹,并将彩钢薄板压贴在岩棉板胶层,形成岩棉板,通过一号放置框、二号放置框对岩棉板进行身位固定,且包裹后的彩钢薄板的两端对接处朝上布置;
S2、中部下压:通过气缸带动咬边机构整体下降,通过下降的咬边机构对对接处的中部进行下压,使得对接处位置的彩钢薄板向两侧反向偏移;
S3、咬边压制:下压块继续下降,在挤压的作用下,升降块与压边机构的位置解锁,再通过挤压的方式带动两个压边机构向两侧反向运动,同时配合限位机构对对接处进行咬边压制,压制后的对接处呈凹型结构;
S4、取出:压制后,通过气缸带动咬边机构回升,将咬边后的岩棉板依次取出。
底座上安装有U型架,U型架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升降装置,两个升降装置之间连有一号放置框,底座上安装有二号放置框,且二号放置框位于U型架的内部,U型架的上端安装有气缸,气缸的顶出端安装有连接架,连接架上均匀设有咬边机构。
所述的咬边机构包括固定板、伸缩杆、升降块、两个挤压辊、工作槽、联动机构、两个限位机构和两个压边机构,固定板的中部通过伸缩杆与升降块连接,伸缩杆起到复位的作用,升降块上端的左右两侧通过销轴连有两个挤压辊,挤压辊的设置减小了与导引块之间的摩擦力,升降块的内部开设有工作槽,工作槽的内部设有联动机构,固定板的左右两端安装有两个限位机构,固定板上设有两个压边机构,且压边机构位于限位机构、升降块之间。
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限位板、压制板、内置弹簧、挤压柱和挤压块,限位板的上端安装在固定板上,限位板上开设有内凹槽,内凹槽内部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压制板连接,压制板与内凹槽之间连有内置弹簧,内置弹簧起到复位的作用,内凹槽的下端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与挤压柱连接,限位板的内侧壁上安装有挤压块,具体工作时,限位机构整体下降时,当挤压柱接触到U型框后,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挤压压制板进行横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州市景辉钢结构有限公司,未经永州市景辉钢结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81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