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内振型浇筑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70840.4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杨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莒县玖力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4 | 分类号: | E02D5/34;E02D5/48;E02D5/72;E02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汇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郭童瑜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内振型 浇筑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内振型浇筑工艺,属于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采用将入埋杆入埋至浇筑基坑内,在入埋杆上设置内嵌式振捣机构,利用嵌设安装于入埋杆顶端的电驱动机构带动振捣机构进行旋转操作,振捣机构沿入埋杆外侧进行旋转,对浇筑进浇筑基坑内的混凝土进行振实排气,当浇筑完成后,向上拆除该电驱动机构,向该入埋杆内填浇筑混凝土进行充实,入埋杆连同该振捣机构预留在混凝土内,无需拔出,有效避免因向上拔出不当而造成在混凝土中留下孔隙,同时入埋杆配合振捣机构预留在混凝土内对混凝土起到加固作用,从而无需在混凝土中外加载一些类似于钢筋类的加固机构来提高混凝土的整体机械强度,此外,无需人工手持震动杆进行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凝土内振型浇筑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水平的加快,城市的楼房道路等的建设也越来越多,而住宅区楼房大多采用的是混凝土浇筑的框架式结构,混凝土浇筑的框架式结构的楼房稳定性好,抗震,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时需要将混凝土振实,才能达到很好的稳定性效果,而现有设备中的振实机在工作时存在一定的弊端。
根据混凝土的材料和浇筑工艺要求在对混凝土振实,在现有振实机中大多都是人为的控制震动杆,可能存在震动杆插入混凝土时不垂直、插入过慢拔出过快和混凝土振实效果不好等问题,这样容易在混凝土中留下孔隙,且针对一些浇筑面积较大的施工现场,人工操控多有不便,工作效率较低。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凝土内振型浇筑工艺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内振型浇筑工艺,采用将入埋杆入埋至浇筑基坑内,在入埋杆上设置内嵌式振捣机构,利用嵌设安装于入埋杆顶端的电驱动机构带动振捣机构进行旋转操作,振捣机构在旋转的过程中对浇筑的混凝土进行振实排气,当浇筑完成后,向上拆除该电驱动机构,入埋杆连同该振捣机构预留在混凝土内,无需拔出,有效避免在混凝土中留下孔隙,同时入埋杆配合振捣机构预留在混凝土内对混凝土起到加固作用,从而无需在混凝土中在加载一些类似于钢筋类加固机构。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内振型浇筑工艺,具体浇筑步骤如下:
S1、入场,在待施工地点开挖浇筑基坑,清理浇筑基坑后对浇筑基坑的坑口进行加固处理;
S2、在浇筑基坑内开挖多个均匀分布的加固桩孔,并在加固桩孔内嵌设插入多个内嵌式旋转安装有振捣机构的入埋杆,每个入埋杆的顶端延伸至浇筑基坑内,每个入埋杆的顶端部通过加固机构与浇筑基坑底部固定插接,每个入埋杆位于加固桩孔内的一端固定连接上多个角钢,并向加固桩孔内注入混凝土;
S3、在入埋杆的顶端嵌设安装对该振捣机构进行旋转驱动的电驱动机构,该电驱动机构的底端与振捣机构的顶端相磁吸设置,向浇筑基坑内浇筑混凝土,浇筑由下至上依次进行,电驱动机构启动后带动振捣机构沿入埋杆的外侧旋转运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S4、混凝土放料至与电驱动机构的底端预留3-5cm处,关闭电驱动机构,等混凝土凝固后,向上拆除该电驱动机构,该入埋杆连同振捣机构存留于混凝土中,并向入埋杆内填充混凝土充实;
S5、向混凝土层上铺设一层玻纤网,玻纤网套设于多个入埋杆的顶端处,在玻纤网上再浇筑一层混凝土后进行后续养护。
进一步的,所述S1中在入场前进行清场,清理施工现场地面的碎屑杂质,在进行浇筑基坑清理时清除浇筑基坑内的疏松土层,并用高压水将浇筑基坑冲洗干净,干燥处理2-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莒县玖力建材有限公司,未经莒县玖力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0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