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曲柄连杆自动涨断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9763.0 | 申请日: | 201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2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江德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1D28/00 | 分类号: | B21D28/00;B21D4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元伟 |
地址: | 4007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柄 连杆 自动 设备 | ||
1.一种曲柄连杆自动涨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工作台(1)、裂解模具(2)、顶部压板(3)、裂解楔(4)、顶杆(5)和凸轮机构(6),其中工作台(1)还设有通孔(1a);
工作台(1)设置在凸轮机构(6)上,若干组裂解模具(2)均匀的周向固定在工作台(1)上,通孔(1a)设置在裂解模具(2)底部,顶部压板(3)设置在工作台(1)上方,顶部压板(3)底部紧贴裂解模具(2)顶部,顶杆(5)可活动的插接在通孔(1a)内,裂解楔(4)固定在顶杆(5)顶部,凸轮机构(6)接地;
裂解模具(2)包括有托板(2a)、固定槽(2b)、裂解座前部(2c)、滑槽(2d)和滑块(2e);
托板(2a)固定在工作台(1)上方,固定槽(2b)为开设在托板(2a)上的形状和连杆契合的凹槽并在远离工作台(1)轴心方向的一端留有间隙,裂解座前部(2c)为固定在固定槽(2b)上的半圆柱,该半圆柱圆心和放置在裂解模具(2)中的连杆大端圆心位于同一处,且该半圆柱直径小于等于连杆大端内径,滑槽(2d)开设在固定槽(2b)远离工作台(1)轴心一端的两侧内壁上,滑块(2e)可滑动的安装在滑槽(2d)内,裂解做后部(2f)固定安装在滑块(2e)上,裂解做后部(2f)为可以和裂解座前部(2c)合成完整圆柱的半圆柱,所述裂解座前部(2c)和裂解做后部(2f)底部开设有楔形槽,非工作状态下,裂解座前部(2c)和裂解做后部(2f)贴合形成完整的圆柱,工作状态下裂解座前部(2c)和裂解做后部(2f)分离;
凸轮机构(6)包括有旋转驱动机构(6a)和升降台(6b),其中升降台(6b)还包括第一导向槽(6b1)、上升区间(6b2)和下降区间(6b3);
旋转驱动机构(6a)设置在工作台(1)下方,旋转驱动机构(6a)顶部和工作台(1)固定连接,旋转驱动机构(6a)和工作台(1)轴线共线,升降台(6b)固定在旋转驱动机构(6a)的外围,升降台(6b)为环形台面,第一导向槽(6b1)开设在升降台(6b)上,顶杆(5)底部弧面抵接在第一导向槽(6b1)上,上升区间(6b2)为第一导向槽(6b1)上平滑地上升的一段,下降区间(6b3)为和上升区间(6b2)平顺连接的平滑地下降的一段;
还包括有复位机构(7),复位机构(7)包括有推杆(7a)和环形壁(7b),其中环形壁(7b)包括有第一区间(7b1)、第二区间(7b2)和过渡区间(7b3);
复位机构(7)设置在工作台(1)外围,推杆(7a)一端和裂解做后部(2f)末端固定连接,推杆(7a)水平贯穿托板(2a)周壁,推杆(7a)另一端指向环形壁(7b),第一区间(7b1)、第二区间(7b2)和过渡区间(7b3)为环形壁(7b)内侧直径不同的三段弧形壁,其中第一区间(7b1)的内径最小,第二区间(7b2)的内径大于第一区间(7b1),过渡区间(7b3)首端和第一区间(7b1)连接,过渡区间(7b3)末端和第二区间(7b2)连接,过渡区间(7b3)为第一区间(7b1)和第二区间(7b2)内径均匀过渡段,第二区间(7b2)设置于裂解做后部(2f)远离裂解座前部(2c)的阶段处;
推杆(7a)还设有滑轮(7a1);
滑轮(7a1)设置在推杆(7a)靠近环形壁(7b)的一端;
复位机构(7)还设有导套(7c);
导套(7c)固定在工作台(1)上,导套(7c)内径大小和推杆(7a)外径相等;
还包括有搬运机构(8),搬运机构(8)包括有机械臂(8a)和直线传输机构(8b);
直线传输机构(8b)设置在工作台(1)一侧,机械臂(8a)设置在工作台(1)和直线传输机构(8b)之间;
机械臂(8a)工作端安装有电磁铁(8a1);
通孔(1a)上还设有第二导向槽(1a1),顶杆(5)还设有导向条(5a);
第二导向槽(1a1)在通孔(1a)内壁上径向对称设置,导向条(5a)在顶杆(5)外壁两侧径向对称设置,第二导向槽(1a1)和导向条(5a)尺寸相匹配;
曲臂连杆大端内壁设置有V型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未经重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976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