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廊架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5286.0 | 申请日: | 2020-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90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郑越;赵国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问道景观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40 | 分类号: | A47C7/40;A47C7/14;A47C7/66;E04H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廊架,其包括多个支柱和顶梁,同排相邻的支柱之间设置有休憩凳,所述休憩凳包括凳体和折叠板,折叠板的一侧边沿与凳体远离廊架内侧的边沿铰接设置,廊架还包括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使折叠板保持打开状态。本申请具有在夏季太阳照射后凳体能够方便游客休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园林设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廊架。
背景技术
廊架是以防腐木材、竹材、石材、金属、钢筋混凝土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材料凝合而成、供游人休息、景观点缀之用的建筑体,与自然生态环境搭配非常和谐。
相关技术的廊架包括若干支柱和顶梁,同排相邻的支柱之间设置有休憩凳。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夏季时,炽热的阳光长时间照射于石凳上,会使得石凳温度较高,可能会给坐在石凳上的游客带来不适感甚至由于温度较高不适于人体接触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在夏季太阳照射后凳体能够方便游客休憩,本申请提供一种廊架。
本申请提供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廊架,包括多个支柱和顶梁,同排相邻的支柱之间设置有休憩凳,所述休憩凳包括凳体和折叠板,折叠板的一侧边沿与凳体远离廊架内侧的边沿铰接设置,廊架还包括连接件,通过连接件使折叠板保持打开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板罩设于凳体外侧且被照射较长时间后,游客转动折叠板,使折叠板处于打开状态,由于凳体的上表面未被长时间照射因此温度较低,此时游客可休憩于凳体上且不易被烫伤;当折叠板呈打开状态(即呈倾斜状态时),由于折叠板呈倾斜状态,因此其倾斜向下时其靠近地面的一侧受照射时间较短,因此其温度不易过高,而凳体上表面被照射较长时间,因此游客可将折叠板扣合在凳体上表面的外侧,此时游客可休憩于折叠板远离凳体的表面上且不易被烫伤,达到了提高休憩凳在夏季的实用性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折叠板靠近凳体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为柔性材质制成的隔热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折叠板扣设与凳体外侧时,隔热层位于折叠板和凳体的上表面之间,隔热层折叠板上的热量起到阻隔作用,使得凳体温度不易过高,同时柔性材质的隔热层使得折叠板盖合于凳体上时折叠板不易与凳体发生刚性碰撞,柔性隔热层还具有提高游客倚靠折叠板时的舒适性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折叠板远离凳体的一侧边沿铰接设置有遮光板,遮光板能够罩设在凳体远离连接件的侧壁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叠板和遮光板能够分别罩设在凳体的上表面和凳体靠近廊架内侧的侧壁上,对游客与凳体侧壁和上表面的两个接触面均起到隔热作用,使游客休憩于凳体上时不易被烫伤;同时折叠板处于倾斜(即打开)状态时,游客将遮光板转动至折叠板远离凳体的一侧,此时遮光板对罩设折叠板靠近地面的一侧起到遮挡作用,减小折叠板背侧的照射强度。
优选的,所述遮光板远离凳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方便游客将遮光板拉起,同时方便游客将遮光板翻转至折叠板远离凳体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抵接杆和第一转动杆,抵接杆设置在支柱上且垂直于支柱,折叠板能够与支柱抵接,第一转动杆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连接在抵接杆上,第一转动轴垂直于抵接杆,第一转动杆位于抵接杆靠近凳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转动杆让位,将倾斜状态的折叠板抵接在抵接杆上,然后转动第一转动杆,通过第一转动杆将折叠板进行限位,第一转动杆对折叠板起到位限作用,使得折叠板不易因风力等因素而扣合于凳体上对凳体上的游客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抵接杆能够相对于支柱移动,抵接杆连接有限位机构,通过限位机构能够将抵接杆限位于支柱上,廊架外侧还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凳体远离廊架内侧的一侧,支撑柱能够对呈水平状态的折叠板起到支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问道景观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问道景观规划设计(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2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