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采样结构及采样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61695.3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5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彭爽;潘福中;占莉;郑松太;李慧明;于林;袁兆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1/04;H01M2/20;H01M2/10;H01M10/4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贾允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采样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池模组采样结构,包括模组框体、极耳侧板和柔性电路板;模组框体包括:模组端板和模组侧板,模组侧板包括:第一模组侧板和第二模组侧板;模组端板的一端与第一模组侧板的一端连接,模组端板的另一端与第二模组侧板的一端连接;第一模组侧板和第一模组侧板为内部具有供待测电池模组的极耳通过的第一极耳孔;极耳侧板与模组侧板可拆卸连接,极耳侧板设置有与第一极耳孔一样对应的第二极耳孔,极耳侧板用于固定极耳;柔性电路板依次贴合第一模组侧板、模组端板和第二模组侧板,柔性电路板上形成有连接件,连接件用于与第二极耳孔内的极耳连接。本发明提供的FPC为“U”字型,减少了FPC固定支架的设计,可以降低模组的重量及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模组采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模组采样结构及采样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极大的带动了动力电池的发展。由于国家新能源补贴的逐步降低,并且对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对电池包在轻量化设计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模组的采样均采用柔性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对于极耳分布在模组两侧的采样布置方案是FPC布置在堆叠电芯上表面、模组上盖之间,贴在堆叠电芯上表面,横跨整个模组,然后从模组两侧下延,采集电芯电压,整体呈“工”字型,FPC外形不规则。
同时FPC是整体布置在模组内部,需要增加相应的固定板或支架,会侵占一定的电芯排布空间,增加模组设计难度。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采样结构及采样模组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能够在极耳为分布两侧的模组上进行电压采样,并且能够节省FPC材料,减少模组内部固定支架,降低模组重量及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采样结构,包括模组框体、极耳侧板和柔性电路板;所述模组框体包括:模组端板和模组侧板,所述模组侧板包括:第一模组侧板和第二模组侧板,所述模组框体用于固定待测电池模组;
所述模组端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模组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模组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模组侧板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模组侧板和所述第一模组侧板为内部具有供所述待测电池模组的极耳通过的第一极耳孔;
所述极耳侧板与所述模组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极耳侧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极耳孔一样对应的第二极耳孔,所述极耳侧板用于固定所述极耳;
所述柔性电路板依次贴合所述第一模组侧板、模组端板和所述第二模组侧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上形成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第二极耳孔内的所述极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还形成有至少一个通讯接口,所述通讯接口设置在模组端板外侧,所述通讯接口用于将采集的待测电池模组的电压传输至外接设备。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底板,所述防护底板设置在所述模组端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模组端板内部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防护底板与所述模组端板接触的平面形成有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相匹配,所述第一限位槽用于固定所述防护底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远离所述防护底板的一侧,所述防护盖板与所述防护底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底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接触的平面形成有第二卡扣,所述防护盖板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二限位槽相匹配,所述第二卡扣用于固定与所述模组端板相同平面的所述柔性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板外沿还形成有半圆型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通讯接口与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的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盖板内部形成有多个与所述柔性电路板垂直的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用于为所述柔性电路板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1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浸式变压器风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多网络融合的服装风格识别推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