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附着力耐环境侵蚀聚氨酯透明涂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1800.5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3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刘霞;刘鑫鑫;丁才军;赵晓礼;杨小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175/06;C09D7/61;C09D5/08;C09D5/14;C08G18/75;C08G18/73;C08G18/66;C08G18/58;C08G18/48;C08G18/44;C08G18/42;C08G18/32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邦菁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2214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3002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着力 环境 侵蚀 聚氨酯 透明 涂料 及其 制备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附着力耐环境侵蚀聚氨酯透明涂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属于涂料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聚氨酯透明涂料在自然环境侵蚀下很难保持良好的附着力的问题。本发明的涂料,包括涂料A剂和涂料B剂;涂料A剂包括8‑14重量份聚多元醇、6‑15重量份扩链剂、0.1‑0.2重量份催化剂、1‑2.5重量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40‑60重量份溶剂、0.01‑0.05重量份流平剂、0.1‑0.5重量份润湿剂、0.4‑0.8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和0.5‑1.5重量份抗菌剂;涂料B剂包括20‑40重量份脂肪族二异氰酸酯;该涂料固化后,聚氨酯硬段含量在70%‑95%,涂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附着力优异,能够抵抗各种环境侵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附着力耐环境侵蚀聚氨酯透明涂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涂料是以聚氨酯树脂为成膜物质的一种涂料,可以分为单组分聚氨酯涂料和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单组分聚氨酯涂料施工方便,但由于其储存时间短、对固化条件要求较高(如潮固化性的单组重量份聚氨酯涂料,要求在高湿度环境下干燥成膜,仅局限于阴雨天和潮湿环境使用;封闭型的单组分聚氨酯涂料,需在热烘烤下固化结膜)且固化时间长等问题致使该类涂料应用面不如双组分涂料广,目前主要用于地板涂料、防腐涂料、预卷材涂料等。双组分聚氨酯涂料一般是由异氰酸酯预聚物和含羟基树脂两部分组成,通常称为固化剂组分和主剂组分。双组分聚氨酯涂料具有成膜温度低、附着力强、耐磨性好、硬度大以及耐化学品、耐候性好等优越性能,广泛作为工业防护、木器家具和汽车涂料。
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合成的聚氨酯,由于不含苯环,在紫外光照射下,不会发生氧化变黄,可用于制作耐黄变的聚氨酯透明涂料。但现有的聚氨酯透明涂料很难长久地保持良好的附着力,尤其在恶劣环境下容易有开裂、脱皮等情况发生。因此,亟需开发出一种恶劣环境下依然能保持高附着力聚氨酯透明涂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聚氨酯透明涂料在自然环境侵蚀下很难保持良好的附着力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附着力耐环境侵蚀聚氨酯透明涂料及其制备、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附着力耐环境侵蚀聚氨酯透明涂料,包括涂料A剂和涂料B剂;
所述涂料A剂包括8-14重量份聚多元醇、6-15重量份扩链剂、0.1-0.2重量份催化剂、1-2.5重量份双酚A型环氧树脂、40-60重量份溶剂、0.01-0.05重量份流平剂、0.1-0.5重量份润湿剂、0.4-0.8重量份纳米二氧化钛和0.5-1.5重量份抗菌剂;
所述涂料B剂包括20-40重量份脂肪族二异氰酸酯;
该聚氨酯透明涂料固化后,聚氨酯硬段含量在70%-95%。
优选的是,所述聚多元醇为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均为400-2000g/mol。
优选的是,所述脂肪族二异氰酸酯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聚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扩链剂为乙二醇、二甘醇、1,3-丙二醇、乙二胺、2-甲基1,5-戊二胺、乙醇胺、1,4-丁二醇、1,2,4-丁三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优选的是,所述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分子量≤500g/mol,环氧值>0.42。
优选的是,所述催化剂为叔胺类催化剂或有机锡类催化剂。
优选的是,所述流平剂为改性硅烷类流平剂或丙烯酸酯类流平剂。
优选的是,所述润湿剂为改性硅烷类润湿剂或丙烯酸酯类润湿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18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供电接线箱
- 下一篇:一种家用智能烘干毛巾架及其挂钩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