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能源营销业务的远程费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48526.6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68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材;郇长武;朱琳;钟藩远;文维;张映亚;黄志发;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颐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G06Q10/10;G06Q20/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德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81 | 代理人: | 万振雄;杨中强 |
地址: | 51066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联网 技术 综合 能源 营销 业务 远程 系统 |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能源营销业务的远程费控系统,该系统包括:费控能源设备、计量自动化子系统、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费控能源设备用于将获取到的第一账户余发送至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以及,将获取到的能源用量数据发送至计量自动化子系统。计量自动化子系统用于对获取到的能源用量数据进行校核和计量,并对校核和计量完成的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加密,加密后发送至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对解密后的能源用量数据进行费用测算,将费用测算结果与第一账户余额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生成停能指令,以控制费控能源设备执行停能操作,从而可以根据用户账户的余额情况及时控制能源设备停止供能,减少能源企业的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能源营销业务的远程费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能源转型的提速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技术的迅速发展,能源企业、能源、用户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在客户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下,营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要。当前,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大背景下,综合能源服务已成为令人瞩目的能源新业态,为了适应人民生活对于供能质量的需求和,能源企业顺应能源变革趋势积极转型,利用营销业务系统更为便捷的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客户的自动化缴费与用能,随时检测能源用量与能源费用的数据,向广大用户提供更为可靠、智能化、便捷化、优质化的服务,已成为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
居民用户在使用能源服务时,需要缴纳一定的使用费。然而,在实践中发现,部分用户会拖欠使用费,如果继续为拖欠使用费的用户提供服务,将会为能源企业带来损失。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能源管理技术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能源营销业务的远程费控系统,能够根据用户账户的余额情况及时控制能源设备停止供能。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能源营销业务的远程费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计量自动化子系统、费控能源设备;所述计量自动化子系统,包括:能源用量校核模块、能源计量密码模块、远程费控停复能模块;
所述费控能源设备,用于获取用户营销档案账号对应的第一账户余额,再将所述第一账户余额发送至所述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所述用户营销档案账号是所述费控能源设备首次启动时建立的;以及,用于获取营销业务中的能源用量数据并把获取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发送至所述能源用量校核模块;其中,所述能源用量数据包括电的用量数据、气的用量数据以及水的用量数据;
所述能源用量校核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能源用量数据并对所述能源用量数据进行校核和计量;
所述能源计量密码模块,用于对已校核和已计量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进行加密,并将加密后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发送至所述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
所述综合能源营销子系统,用于对加密后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进行解密,得到解密后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对解密后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进行费用测算,得到费用测算结果;将所述费用测算结果与所述第一账户余额进行比对,获得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生成第一停能指令,并将所述第一停能指令发送至所述远程费控停复能模块;
所述远程费控停复能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停能指令生成第二停能指令,并将所述第二停能指令发送至所述费控能源设备;
所述费控能源设备,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停能指令执行停能操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能源用量校核模块,具体用于获取所述能源用量数据,并根据预设的数据校核业务规则对所述能源用量数据进行表码校核;对所述能源用量数据中表码校核结果为异常的异常表码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对修正后的所述能源用量数据进行计量,得到计量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颐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海颐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85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