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退火装置的自动穿线设备及退火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7307.6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5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楚丙;佘松灿;李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蓉胜超微线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9/63 | 分类号: | C21D9/63;C21D1/26;C22F1/08 |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 |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退火 装置 自动 穿线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退火装置的自动穿线设备及退火装置,该自动穿线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外壳主体、功能件和紧固件,外壳主体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第一主体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在第二主体上开设有进气孔,第一通孔和进气孔的轴线垂直;功能件设置在第二连通段的内部,在功能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环槽,环槽与进气孔相连通;在功能件上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出气孔从环槽向第二通孔内部输出气流。该退火装置包括自动穿线设备,退火装置包括退火装置本体,在退火装置本体内部设置有退火管,退火管和第一主体相连通。该自动穿线设备可以实现裸铜线在退火管内的自动穿线,可以避免手工穿线带来的烫伤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漆包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退火装置的自动穿线设备及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在漆包线生产工艺中,退火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对于裸铜线进行退火处理之后,再将裸铜线加工制成漆包线。退火的目的是降低裸铜线的硬度和残余应力,减少裸铜线的变形与裂纹倾向,改善裸铜线的切削加工性,稳定裸铜线的尺寸,细化裸铜线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目前在裸铜线生产工艺中常用的退火装置为管式退火炉,在管式退火炉内设置有退火管。在使用退火管对裸铜线进行退火时,需要将裸铜线的端部从退火管的一端伸入,接着从另一端穿出,在进行退火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将裸铜线从退火管中穿入,然后让退火管对于管中的裸铜线进行退火处理。传统的穿线方法为使用钢绞线从退火管的一端穿过,并在穿入端手工将绞线头推动至另一端,然后将裸铜线绑定在钢绞线尾部,人工从头部拉动钢绞线带动裸铜线穿过退火炉管。在该穿线过程中,由于钢绞线长度较长,退火炉内温度很高,在拉动过程中容易造成鞭打烫伤,出现烫伤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裸铜线穿线过程中防止烫伤的自动穿线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自动穿线设备的退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自动穿线设备包括依次相连的外壳主体、功能件和紧固件,外壳主体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沿第一主体的轴向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在第二主体上开设有进气孔,第一通孔的轴线和进气孔的轴线垂直;第一通孔包括第一连通段和第二连通段,第二连通段的第一端与第一连通段相连通,紧固件固定在第二连通段的第二端上,在沿紧固件的轴向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二连通段相连通;功能件设置在第二连通段的内部,在沿功能件的轴向上开设有与第一连通段相连通的第二通孔,在功能件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环槽,环槽与进气孔相连通;在功能件上开设有和环槽相连通的出气孔,出气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出气孔从环槽向第二通孔内部输出气流。
由上述方案可见,在使用该自动穿线设备进行穿线时,首先将裸铜线从第一通孔伸入,将裸铜线伸入到功能件内的第二通孔内部,然后向进气孔内通入气体。气体从进气孔进入,流经环槽,然后从出气孔流向第二通孔内部。当气体流入第二通孔内部后,第二通孔内部的空气流速加快,由于气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第二通孔内部由于有外界气体输入,空气流速块;第一连通段内部没有外界气体输入,空气流速慢,因此第一连通段内的气压大于第二通孔内的气压,这样就在第一连通段和第二通孔之间产生了一个压力差,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裸铜线从第二通孔内部经第三通孔从紧固件穿出,实现了自动穿线。
优选地,功能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第一连接段抵接在第一连通段的端面上,第二连接段抵接在紧固件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沿第一连接段的轴向上开设有第三连通段,在沿第二连接段的轴向上开设有第四连通段,第二通孔包括第三连通段和第四连通段。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出气孔设置在第二连接段的端面上,出气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出气孔沿第二连接段的端面的周向均匀设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出气孔与第四连通段相连通,出气孔自环槽向第四连通段的中心线处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蓉胜超微线材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蓉胜超微线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73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废渣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圣女果的绿色生态种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