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系统融合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动态定检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3881.6 | 申请日: | 2020-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03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弛;黄河;陈旭;彭业;刘千宽;徐鹏;罗建平;周坤;牛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H02H7/22;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融合 智能 变电站 保护 动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系统融合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动态定检方法,设置自动巡检周期、自动定检周期和提前预警周期;初始化各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为初始计时时间;在自动巡检周期对各个检验项目进行自动巡检,获得对应的自动巡检结果,根据自动巡检结果进行结果确认和重置定检计数时间。本发明在自动定检周期内且进入提前预警周期之前,检验项目都正确动作过,且自动巡检结果都为正常,则继电保护装置完全可不停运定检,定检周期顺延;若检验项目的自动巡检结果一直为无结果,进入提前预警周期须停运定检,也可按检验项目仅对未动作过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这样也可将定检项目数量压缩至最少,从而缩短停电时间,减小定检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智能变电站二次运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系统融合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动态定检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投入运行的继电保护,都采用了定期检验的方式,依据相关规范要求定检周期一般为三年。定检周期到,不管当前设备运行是否正常,都要检修工作将继电保护装置停下来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及检验大纲依据电压保护的等级和类型而不同。这种周期性的定期检验模式,能发现继电保护存在的一些隐患,包括采样精度不达标、零漂过大、开入/开出失效等。但这种严格按定期检验周期停运检修的模式,工作量大、测试周期长,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与物力,继电保护装置要停运,继电保护所对应的一次线路间隔也可能须要停电,影响供电的连续性。此外,检验过程安措设置复杂,检验完成恢复过程中发生压板漏投或误投、修改了的定值误恢复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额外地增加了继电保护错误行为风险,因此,存在着继电保护设备不是用坏的,而是检坏的状况。二次设备状态检修,是替代继电保护定期检验的另一种新方式,但现阶段状态检修输入量、输出量及中间模型的研究与规范化等,离实际的工程应用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
智能录波器系统集暂态录波、网络报文记录、继电保护在线监视等功能于一体,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稳态和暂态录波COMTRADE格式波形文件,具有SV、GOOSE、MMS报文连续记录功能,同时支持MMS模型服务,在线实时获取继电保护装置各种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多系统融合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动态定检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多系统融合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动态定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设置自动巡检周期T1、自动定检周期T2和提前预警周期T3,提前预警周期T3在自动定检周期T2内且位于自动定检周期T2的最后时间段,自动巡检周期T1设置在自动定检周期T2中除提前预警周期T3的时间段;
步骤2、设置自动巡检项目和定检项目,自动巡检项目与定检项目均与检验项目一致,初始化各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为初始计时时间;
步骤3、获取继电保护基准模板,设置检验项目门槛值,设置继电保护整组动作模板;
步骤4、在自动巡检周期T1对各个检验项目进行自动巡检,获得对应的自动巡检结果,
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在自动定检周期T2内,但没进入提前预警周期T3时:
若自动巡检结果正常,则重置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为初始计时时间并重新计时;
若自动巡检结果异常,则重置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进入提前预警周期T3,确认自动巡检结果并排除异常后重置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为初始计时时间,重新计时;
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在自动定检周期T2内且进入提前预警周期T3之前,自动巡检结果一直为无结果时,则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进入提前预警周期T3后进行检验项目的人工检验,人工检验之后重置检验项目的定检计数时间为初始计时时间,重新计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凯默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3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