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压机机体、冷却气管及空压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3353.0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82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B39/06 | 分类号: | F04B39/06;F04B3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源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44 | 代理人: | 冯德魁;张艳梅 |
地址: | 100037***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压机 机体 冷却 气管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压机机体、冷却气管及空压机,该空压机机体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的冷却气管;所述机体为分体式组合腔体,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组合后形成曲轴箱;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连接处侧设置有相对的两个曲轴轴承孔;所述冷却气管沿平行于所述两个曲轴轴承孔中心轴线设置于所述机体上;在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曲轴箱内部及机体外部的出气孔;本申请提供的空压机机体通过冷却气管的喷气口向曲轴箱内部提供冷却气体,有效降低空压机内部因为活塞和气缸壁的往复运动产生的热负荷,进而避免因为滚动轴承中的油脂被液化或汽化,有效改善了空压机产生的清洁气体被污染及空压机损坏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压机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空压机机体、冷却气管及空压机。
背景技术
空压机是空气压缩机的简称,是气源装置中的主体,它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是压缩空气的气压发生装置,其属于广义概念的压缩机。一般所称的压缩机是指制冷系统中所用的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利用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从吸气管吸入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对其进行压缩后,向排气管排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从而实现压缩→冷凝→膨胀→蒸发吸热的制冷循环。
空压机属于一种通用机械,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其中,在激光切割,食品加工,医疗和纺织等行业进行实际工作时,空压机需要提供不含润滑油脂的清洁空气。为了获得清洁空气,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隔膜压缩机处理,或者对空压机排出气体进行后处理得到清洁空气。然而上述方法中使用的压缩机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加工成本和运用成本都很高。因此,无油空压机成为市场急需产品。
现有的常规技术下,无油往复活塞式空压机采用滚动轴承旋转摩擦,其采用固态油脂密封于滚动轴承的轴承内,以保证滚动轴承旋转摩擦过程中使用,同时空压机工作过程中可以提供清洁空气。但是在采用这种无油往复活塞式空压机工作时,其活塞和气缸壁在做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因为没有润滑油产生干摩擦,导致空压机内部的热负荷和排气温度相对于有油往复活塞式空压机较高。进而,空压机内部形成的高温环境导致滚动轴承中的固态油脂液化甚至汽化,挥发至空压机所产生的空气中,最终导致空压机制备的清洁空气被污染,而且还会造成滚动轴承因为油脂完全挥发而失效,损坏空压机问题。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将活塞冠部和导向裙部之间增加由隔热材料制成的挡板,以降低空压机工作中机体内部的热负荷,然而此种设计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机体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压机机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压机的活塞和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导致机体内腔温度偏高及高温造成滚动轴承内的固态油脂挥发造成空压机制备的空气被污染以及空压机机体损坏的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冷却气管及空压机。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压机机体,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的冷却气管;所述机体为分体式组合腔体,包括上机体和下机体,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组合后形成曲轴箱;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连接处侧设置有相对的两个曲轴轴承孔;所述冷却气管沿平行于所述两个曲轴轴承孔中心轴线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所述冷却气管包括至少一个开口朝向机体外侧的以连接供气源的进气口,以及至少一个朝向曲轴箱内部的喷气口,所述冷却气管中设置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喷气口的气体通道;在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连通所述曲轴箱内部及机体外部的出气孔;工作时,所述供气源中的冷却气体通过所述进气口进入所述冷却气管,并从所述喷气口喷出,以进入所述曲轴箱,然后气体从所述出气孔排出。
可选的,所述冷却气管包括至少一个喷气口具体为,所述冷却气管包括一个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开口方向指向所述曲轴箱的中心位置。
可选的,在所述机体上还设置有工作活塞穿过孔;所述冷却气管包括至少一个喷气口具体为,所述冷却气管包括第一喷气口和第二喷气口,其中,所述第一喷气口的开口方向和所述第二喷气口的开口方向呈第一预设角度设置,且所述第一喷口的开口方向和第二喷口的开口方向分别指向所述曲轴箱的中心位置和所述工作活塞穿过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3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粘式纱窗
- 下一篇:BDS+GPS双系统高精度定位双频RTK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