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焚烧炉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1560.2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5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谭燕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万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00 | 分类号: | F23G5/00;F23G5/32;F23G5/44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畅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1 | 代理人: | 齐军彩 |
地址: | 5107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焚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垃圾焚烧炉,其结构包括排气端、净化腔、炉体、把手、封闭门,排气端安装于净化腔的上端位置,把手与封闭门为一体化结构,封闭门与炉体铰链连接,炉体嵌固于净化腔的底部位置,通过喷火嘴喷射出的火焰对底盘上表面的垃圾堆产生的推力,能够使垃圾堆带动底盘上的滑动块沿着框架向上滑动,且喷火嘴喷射火焰使会间接停止,通过底盘上的弹力条能够快速快速拉动滑动块沿着框架向下滑动,从而使框架能够对垃圾堆底部进行搅动,通过垃圾底部的大量烟气进入透气端的内部,从而使烟气能够推动阻挡块上的下滑块沿着块体向下滑动,从而使烟气能通过下滑块与透气端内壁之间产生的缝隙进入透气端的下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废气处理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炉主要是用于对废弃垃圾进行集中焚烧处理的设备,能够通过垃圾焚烧炉内部火焰直接对垃圾堆的表面进行焚烧,直至垃圾焚烧炉内部的垃圾完全碳化,并且垃圾堆底部焚烧产生的气体会通过垃圾堆之间的间隙排出,且能够对焚烧垃圾产生的废气进行集中处理,有效的避免了垃圾焚烧产生的废气会直接排入空气中,导致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情况,基于上述描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一种垃圾焚烧炉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
众所周知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在高温焚烧后会融化呈液态,且在高温火焰的持续焚烧下,也会出现碳化的情况,但塑料融化的液体摊开会堵住垃圾堆之间存在的间隙,导致垃圾堆底部焚烧产生的废气无法全部排出,以至于工作人员在对焚烧过后的垃圾进行清理时,则会使垃圾堆内部的废气因搅动排入空气中。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垃圾焚烧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垃圾焚烧炉,其结构包括排气端、净化腔、炉体、把手、封闭门,所述排气端安装于净化腔的上端位置,所述把手与封闭门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封闭门与炉体铰链连接,所述炉体嵌固于净化腔的底部位置;所述炉体包括外壳、喷火嘴、底盘,所述喷火嘴嵌固于外壳的内壁两侧,所述底盘安装于外壳的内壁底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盘包括滑动块、弹力条、框架,所述滑动块与框架间隙配合,所述弹力条安装于滑动块与框架之间,所述滑动块设有六个,且两个为一组均匀的在框架的内部呈平行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滑动块包括上接块、框体、导框、套框、下接块、连接杆,所述上接块与下接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框与框体内壁侧面活动卡合,所述套框与下接块铰链连接,所述下接块与框体间隙配合,所述连接杆安装于导框与套框之间,通过机构被快速拉扯或快速推动时产生的甩力,能够使下接块沿着框体向上滑动伸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上接块包括透气端、隔板、导气腔、底块、打底板,所述透气端安装于两个相邻的隔板之间,所述隔板与底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气腔固定于底块与隔板之间,所述打底板嵌固于底块的底部位置,所述导气腔呈内外通透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透气端包括导框、外壳、衔接柱、阻挡块,所述导框与外壳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气腔的一端与导框活动卡合,且衔接柱的一端与阻挡块嵌固连接,所述阻挡块与外壳间隙配合,所述阻挡块呈倒梯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阻挡块包括块体、下滑块、排气辊、回弹片,所述下滑块与块体间隙配合,所述排气辊与块体活动卡合,所述回弹片安装于下滑块与块体之间,所述下滑块设有两个,且均匀的在块体的左右两侧呈对称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排气辊包括增流板、结合块、承接杆、中固块,所述增流板嵌固于承接杆的前端位置,所述结合块与中固块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承接杆贯穿于结合块的内部位置,所述增流板的外表面呈连续弧形凹面结构。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万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万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15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