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1317.0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4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丁德;翟玥;宋玉梅;袁小芳;俞登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9/36 | 分类号: | G01N9/3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王云飞;刘剑波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设备 泄漏 在线 监测 方法 装置 计算机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与电气设备连接,将电气设备内的待测气体导入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气室;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通过振荡电路获取第一石英晶体传感器在参比气室内参比气体环境下的第一谐振频率,通过振荡电路实时获取第二石英晶体传感器在测量气室内待测气体环境下的第二谐振频率,其中,第一石英晶体传感器和第二石英晶体传感器的参数相同;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根据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的差值确定电气设备是否发生泄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根据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的差值确定电气设备是否发生泄漏包括: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根据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的差值确定参比气体第一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一密度值的差值绝对值;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在参比气体第一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一密度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对外发出第一泄漏警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通过第一介电常数检测设备获取参比气室内参比气体的介电常数,通过第二介电常数检测设备获取测量气室内待测气体的介电常数,其中,第一介电常数检测设备和第二介电常数检测设备的参数相同;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根据参比气体介电常数和待测气体介电常数确定参比气体第二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二密度值;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判断参比气体第二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二密度值的差值绝对值是否大于第二预定阈值;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在参比气体第二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二密度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二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对外发出第二泄漏警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在参比气体第二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二密度值大于第二预定阈值、且参比气体第一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一密度值的差值绝对值大于第一预定阈值的情况下,对外发出第三泄漏警报并指示电气设备停止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
参比气体为与待测气体原始组成相同的参比气体,或者参比气体为真空;
待测气体为单一气体或混合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根据参比气体第一密度值和待测气体第一密度值的差值绝对值确定待测气体的第一密度值;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根据待测气体介电常数确定待测气体的第二密度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显示待测气体当前的第一密度值、待测气体当前的第二密度值、第一泄漏警报、第二泄漏警报和第三泄漏警报中的至少一项;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将待测气体当前的第一密度值、待测气体当前的第二密度值、第一泄漏警报、第二泄漏警报和第三泄漏警报中的至少一项上传至监控后台。
8.一种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单元、振荡电路和控制电路,其中:
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与电气设备连接,将电气设备内的待测气体导入电气设备泄漏在线监测装置的测量气室;
测量单元与振荡电路连接,振荡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
测量单元内设置有参比气室和测量气室,其中,测量单元内除参比气室外的空间为测量气室;
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振荡电路获取第一石英晶体传感器在参比气室内参比气体环境下的第一谐振频率,通过振荡电路实时获取第二石英晶体传感器在测量气室内待测气体环境下的第二谐振频率,其中,第一石英晶体传感器和第二石英晶体传感器的参数相同;根据第一谐振频率和第二谐振频率的差值确定电气设备是否发生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131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类吲哚衍生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氮源用于抑制细菌三型分泌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