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无创评估的纳米生物检测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30529.7 | 申请日: | 2020-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5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樊瑛;程晓多;周秀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仁芯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145 | 分类号: | A61B5/1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廖娜 |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动脉硬化 稳定性 评估 纳米 生物 检测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无创评估的纳米生物检测器,包括巡航部件、监测部件、传感部件、骨架部件,巡航部件通过运动控制模块带动整个骨架部件在血液中巡航,监测部件固定在骨架部件上,监测部件实时监测血液中生化参数,监测部件将检测到的生化参数传递至传感部件,传感部件将生化参数传递至AR设备显示参数信息,血液中的生化参数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释放的白介素‑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评估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检测技术,可以减少在介入治疗前评估病变和治疗后定期复查所进行的各种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有创操作,减少血管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检查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无创评估的纳米生物检测器。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是造成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下肢动脉闭塞坏死,甚至意外猝死的关键原因。现有的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金标准主要是利用动脉造影评价血管结构,光学相干成像或血管内超声评估斑块成分及稳定性,这几种方法均为有创性检查,费用高昂,且易造成血管损伤、破裂,甚至血栓,引发手术相关并发症。目前仅动脉增强CT可以从结构上评价血管结构,尚缺乏理想的斑块稳定性的无创评估技术,无创准确简便评估斑块稳定性必然是未来检测手段的发展趋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无创评估的纳米生物检测器,借助可巡航于血液的纳米监测器识别损伤或破裂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用于无创评估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用于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无创评估的纳米生物检测器,包括巡航部件、监测部件、传感部件、骨架部件,所述巡航部件通过运动控制模块带动整个骨架部件在血液中巡航,所述监测部件固定在骨架部件上,所述监测部件实时监测血液中生化参数,所述监测部件将检测到的生化参数传递至传感部件,所述传感部件将生化参数传递至AR设备显示参数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血液中的生化参数包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损伤或破裂释放的白介素-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肿瘤坏死因子-α、高敏C反应蛋白、核转录因子NF-κB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监测部件采用监测探针对血液参数进行检测,并通过电信号将数据传输至传感部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感部件为无线信号传输设备,为检测器与AR设备之间提供无线信号传输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运动控制模块包括分子驱动装置和控制系统、数据采集模块,所述分子驱动装置为分子马达,所述分子马达驱动螺旋桨推动骨架部件在血液中巡航,所述控制系统依据检测人员设定的巡检速度控制分子马达转速,并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获取马达测速编码器测量的分子马达的实际转速,进而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设定速度和反馈实际速度的偏差值,通过PID算法计算输出控制信号至分子马达。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能源供应子系统,所述能源供应子系统为系统提供电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创评估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检测技术,可以减少在介入治疗前评估病变和治疗后定期复查所进行的各种动脉造影和血管内有创操作,减少血管损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检查费用,并且能够多次重复简便的评估动脉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仁芯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仁芯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5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