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现有排水系统改建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0382.1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1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4;E03F1/00;C02F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明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2 | 代理人: | 王明朗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现有 排水系统 改建 资源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现有排水系统改建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在地面划分以街道为主的畅流区和非街滞留区,滞留区周边地面向下开汇流暗道,相邻滞留区的汇流暗道连通并汇流至地下竖井或地下横井,汇流暗道环绕分布于滞留区周边的部分,其上侧固定有单向选流罩和双向选流罩,将部分地下支流横井管或者汇流末端的地下横井管的其中一段,替换为复合回水机构,同时在复合回水机构附近位置修建盲井,盲井顶部固定有井罩,井罩底部四周封闭仅有顶部侧面开孔,在盲井底部修建地下蓄水池,在地面修建地上蓄水池,所述复合回水机构向地下蓄水池排水,并通过水泵向地上蓄水池抽水储水;本发明滞留区与畅流区能够实现分流排水,从而不会导致畅流区排水系统压力,在确保畅流区及时排水的同时,利用滞留区有效滞留和雨洪资源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现有排水系统改建的雨洪资源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许多城市普遍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雨洪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仍然是现状,在降水量很大时,雨污合流溢流就会直接排入河流,很多城市每年排入河流的水量超过数万立方米,造成极大雨洪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雨季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强降雨导致很多城市都会出现“城市看海”现象,非雨季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不断有学者提出海绵城市和弹性城市理念和规划方案,目前总结现有应对方案主要体现在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实现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功能,以及体现在增设、扩大下渗设施和地下排水管道方面。海绵城市建设设计下沉式绿地、渗透塘、湿塘等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地表雨水的下渗,但由于填料相对单一,难以有效蓄存、再利用,难以改变旱季缺水的现状。
海绵城市的理想目标是希望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但在城市降雨过程中,必然存在必须及时排泄雨水的区域,例如道路广场等,但为实现城市合理充分利用雨洪资源,还必须将城市各区域部分划分出具有滞留功能的区域,从而将必须及时排水区即畅流区、不必须及时排水区即滞留区。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关于海绵城市和雨洪资源利用的很多现有技术方案中,虽然引进弹性城市、园林建设和园林建筑的设计理念,但并没有考虑降雨过程中存在洪水集中排放导致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单纯利用园林建设仅适用于降水量少的情况,然而几乎所有城市都不可避免存在暴雨洪水发生,尤其是南方城市,其雨季的获得可储蓄水量巨大,但仅强调园林建设虽然重要,并不能在暴雨过程中完全吸收雨水,任何弹性城市和海绵城市规划,都不可能以城市道路积水作为雨洪资源利用的途径,所以在城市降水过程中,及时有效地对道路排水使城市未来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但目前各类型城市并没有被划分形成“畅流区”和“滞留区”,从而导致在城市降雨过程中,滞留区与畅流区共同排水,实际上滞留区占据更大区域,滞留区排水抢占畅流区排水导致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压力大,不能及时排泄雨水导致畅流区长时间积水而影响城市交通,尤其是随着城市地面硬化加剧,雨水径流系数增大,如遇暴雨天气路面易积水,严重时易造成城市道路交通瘫痪和人员伤亡。充分利用滞留区的滞留作用,将滞留区雨水直接停留在城市各区域内,或者将滞留区雨水与畅流区雨水分次序排放,从而不会导致畅流区排水系统压力,在确保畅流区及时排水的同时,利用滞留区有效滞留和雨洪资源利用。
目前,中国的城市的排水系统仍是主要利用地下排水系统疏浚城市多余降水,对于各城市在降雨排水过程中,所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地下排水系统及时排泄雨水防止城市洪涝灾害,并没有过多注重如何利用地下水系统实现雨洪资源的充分利用。实际上,地下排水系统作为目前城市主要排水系统以及将来仍然承担主要的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在地下排水系统设置雨洪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技术将更加高效和有效。
各城市在降雨排水过程中,所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地下排水系统及时排泄雨水防止城市洪涝灾害,从而导致雨污合流,暴雨时降雨经雨水管汇入生活污水管网,在其中与未经处理的污水混合后排放,这是目前各城市所存在共同没有被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雨污合流制现在,导致目前地下排水系统并不能被作为雨洪资源截取来源被直接应用,所以在利用地下排水系统实现雨洪资源捷径高效回收的过程中,也存在污水与净水分离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未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03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