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25898.7 | 申请日: | 202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5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 发明(设计)人: | 章伦;叶鹏金;万江;金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顶立胶业有限公司;山东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31/04 | 分类号: | C09J131/04;C08F218/08;C08F218/10;C08F220/06;C08F220/58;C08F2/22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 地址: | 3170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合 耐水性 防水 木皮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3~5份聚乙烯醇、25~30份醋酸乙烯酯、5~10份叔碳酸乙烯酯、0.1~1份丙烯酸、0.5~2份功能单体、0.5~2份有机溶剂、0.3~1份缓存剂、0.1~0.5份引发剂、40~60份去离子水、0.1以上重量份消泡剂。该配方工艺合成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具有耐水性强、漆不起泡、不脱皮、可修复,干湿强度通过了德国DIN木工胶防水性能检测标准(D3等级)标准测试,符合国家十环环保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木制品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贴木皮的形势,由于全球树木的急骤减少,实木家具的价格一升再升,传统的红木家具等越来越少,因而在木质工艺中有一项以前绝对冷门的操作工艺:贴木皮逐渐开始升温,因而相对应的产品:木皮胶(又称贴木皮胶)也逐渐开始火热,无论是板式家具还是其他一旦贴上0.6mm的木皮,其质感、耐用性并不比实木家具差多少,从而大大减少了木材的使用量。
溶剂型涂料的有机溶剂挥发是涂料行业造成大气污染的主因,要保护大气不再继续受污染,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便是用水漆代替溶剂型涂料。水性家具漆进行施工时,被施工木材的最佳含水率应为8%~10%,此种条件下方可获得最佳涂刷效果。被涂物表面必须保证干净、干燥、无油、无蜡、坚固、无裂缝。一般白乳胶的由于其耐水性能差,上水性漆会起泡,导致产品毁坏,由于市场上白乳胶的自身缺陷,无法满足环保趋势下客户性能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目前木皮胶的缺陷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所述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3~5份聚乙烯醇、25~30份醋酸乙烯酯、5~10份叔碳酸乙烯酯、0.1~1份丙烯酸、0.5~2份功能单体、0.5~2份有机溶剂、0.3~1份缓存剂、0.1~0.5份引发剂、40~60份去离子水、0.1以上重量份消泡剂。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醇由长春化工聚乙烯醇BP17和长春化工聚乙烯醇BP24按照重量比1~2:1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由甲醇、乙醇、丙三醇、丙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按照任意比例混合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单体为羟乙基改性丙烯酰胺、羟乙基改性丙烯酰脲、甲基丙烯酸乙酰氧基乙酯、DAAM或ADH。
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胺。
进一步地,所述缓存剂为醋酸钠。
进一步地,所述消泡剂为艾迪科B-94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3~5重量份聚乙烯醇、25~30重量份醋酸乙烯酯、5~10重量份叔碳酸乙烯酯、0.1~1重量份丙烯酸、0.5~2重量份功能单体、0.5~2重量份有机溶剂、0.3~1重量份缓存剂、0.1~0.5重量份引发剂、40~60重量份去离子水、0.1以上重量份消泡剂。
(2)将聚乙烯醇加入装有35~55重量份去离子水的反应釜中,搅拌升温至90℃,保温1h后,冷却至60℃,随后加入有机溶剂和缓存剂。
(3)聚合:用剩余的去离子水配制引发剂水溶液,在反应釜内加入10~15份醋酸乙烯酯和引发剂水溶液重量的10%,搅拌5-10min后,反应釜内温度升至78-82℃,保温30min后,同时滴加叔碳酸乙烯酯、丙烯酸、功能单体的混合液及剩余的醋酸乙烯酯和引发剂水溶液,滴加时间为3~4h,滴加温度控制在80-85℃;滴加完毕后,升温至85~90℃,保温1h后,降温至50℃,加入0.1以上重量份消泡剂,过滤出料得到无皂聚合耐水性漆防水木皮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顶立胶业有限公司;山东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四川顶立胶业有限公司;山东顶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58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