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宽带非接触式圆波导旋转关节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23123.6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40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翔;孙冬全;李军;李小军;崔万照;胡天存;黄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06 | 分类号: | H01P1/06;H01P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宽带 接触 波导 旋转关节 设计 方法 | ||
1.一种宽带非接触式圆波导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圆波导(1)、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轴承(2)、第二圆波导(3)、屏蔽腔(31)和轴承固定腔(32);其中,第一圆波导(1)和第二圆波导(3)的中心轴线相重合;
第一圆波导(1)靠近轴承(2)一侧的末端设置有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其中,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由多个金属凸体沿第一圆波导(1)的末端外壁圆周及轴向以周期性规则排列;各金属凸体为等半径的圆柱面凸体结构,金属凸体的圆弧面与第一圆波导(1)呈同心圆关系;多个金属凸体在第一圆波导(1)的末端、沿第一圆波导(1)的轴向以等间距方式排列M圈;同一圈内的各金属凸体位于第一圆波导(1)的同一轴向截面内,且沿第一圆波导(1)的外壁圆周以等间距方式排列;其中,M≥1;
第二圆波导(3)靠近轴承(2)一侧的末端依次设置有屏蔽腔(31)和轴承固定腔(32);其中,轴承固定腔(32)位于第二圆波导(3)的最末端,与第二圆波导呈同心圆关系,并与屏蔽腔(31)相连通;轴承固定腔(32)的高度及直径尺寸与轴承(2)的高度及直径相匹配,用于固定轴承(2);轴承固定腔(32)与屏蔽腔(31)之间预留有一结构间隙,使得装配后轴承(2)的下表面与屏蔽腔(31)的上表面不接触,保证轴承(2)正常旋转;
轴承(2)放置于轴承固定腔(32)中,且轴承(2)的外圈与轴承固定腔(32)保持结构固定;
第一圆波导(1)靠近轴承(2)一侧的末端插入屏蔽腔(31)内,且第一圆波导(1)的波导端口面与第二圆波导(3)的波导端口面不接触;其中,屏蔽腔(31)为圆柱体空腔结构,与第二圆波导(3)呈同心圆关系,并与第二圆波导(3)的波导腔内部相连通;屏蔽腔(31)的直径大于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的外圆弧直径,屏蔽腔(31)的直径与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的外圆弧直径的差值小于旋转关节工作波长的二分之一;屏蔽腔(31)的深度大于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沿波导轴向的长度;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中各金属凸体的圆弧面与屏蔽腔(31)的内壁之间形成小于四分之一工作波长的等距结构间隙、不接触;
圆柱面金属凸体阵列(11)与屏蔽腔(31)共同构成非接触电磁带隙结构;
第一圆波导(1)的外壁与轴承(2)的内圈相互固定,构成圆波导旋转关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非接触式圆波导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
轴承(2)为机械滚动轴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非接触式圆波导旋转关节,其特征在于,
第一圆波导(1)与第二圆波导(3)的内径相同;
第一圆波导(1)和第二圆波导(3)的材料为金属或表面电镀金属层的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未经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31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教学小提琴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信噪比损失的FM信号解调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