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纳米聚合物改性高强度塑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2207.8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宋海兵;钟维邦;周莅;孟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翰墨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77/02;C08K13/06;C08K9/06;C08K9/04;C08K3/36;B82Y30/00;B82Y40/00;C08J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楚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7 | 代理人: | 陶祥琲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塘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机 纳米 聚合物 改性 强度 塑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机纳米聚合物改性高强度塑料及制备方法,包括以下质量组份:聚合物基体材料50~100、无机纳米聚合物0~50,增塑剂0.1~0.5,抗氧剂0.1~2;所述无机纳米聚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纳米硅溶胶20%~70%、烷氧基硅烷10%~70%、酸催化剂0.01%~5%、阴离子改性剂0.1%~10%、阻聚剂0.05%~0.2%和2%~20%水溶性溶剂,制备过程为将聚合物基体材料、无机纳米聚合物、增塑剂和氧化剂高温熔融后共混后挤出造粒,即得无机纳米聚合物改性高强度塑料。本发明制备的高强度塑料其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无机纳米聚合物表面含有活性基团,与聚合物基体材料相容性极佳,制备的复合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粒子无迁移和团聚现象,无应力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塑料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纳米聚合物改性高强度塑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制备高强度的聚烯烃材料是高分子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聚烯烃材料的特殊性能决定了其在生活和工业中的用途,单一的聚烯烃塑料的强度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对聚烯烃材料进行改性是提高其强度、拓展其应用领域的重要手段。
聚酰胺材料作为机械零部件材料,能承受较高的机械应力以及适应更严格的化学、物理环境,具有质量轻、噪声低、耐腐蚀、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同时具备可设计性强、成本较低、工艺相对简单的优点。随着聚合物类材料在摩擦领域的广泛运用,摩擦引起磨损造成零部件失效的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制备无机纳米材料改性的复合材料主要有五种方法:(1)原位聚合法,先将无机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溶液中,再进行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氧化聚合或缩聚,制备的材料粒子分布均匀,但这种方法成本高,工艺复杂。(2)直接分散法,让纳米粒子直接分散在基体材料中,条件易控制,成本低,但纳米粒子易团聚,导致性能缺陷。(3)插层复合法,利用具备层状结构的无机材料插入聚合物基体中形成多层复合材料,但分散相的尺寸较大,难以控制。(4)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多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但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的挥发,造成内部应力大,材料容易产生裂纹。(5)共混复合法,在熔融、乳液或溶液状态下,将无机纳米材料粉体与基体材料混合,从而制得多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但由于常规的无机纳米材料和聚合物的相容性缺陷,通过这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的纳米材料易团聚,从而导致应力缺陷。
发明专利CN201080051767.7公布了一种交联的熔融成型的制品以及制备该制品的组合物,公开了可交联混合物,其包含聚烯烃、烷氧基硅烷、有机基聚硅氧烷、自由基引发剂;和液体聚合物改性剂。有机基聚硅氧烷包含两个或更多个羟基端基。当使可交联混合物熔融成型时,形成独特交联的组合物。液体聚合物改性剂改善熔融成型的制品的挠性而不会降低介电强度,通过液体聚合物对聚烯烃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材料会有应力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无机纳米聚合物改性高强度塑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无机纳米聚合物表面留有活性基团,与聚合物材料的相容性极佳,通过熔融共挤出造粒即可制备得到改性材料,显著提高了基体材料的耐磨耐热和力学性能,并且不影响基体材料的韧性,无机纳米聚合物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好,无应力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机纳米聚合物改性高强度塑料,包括以下质量组份:聚合物基体材料50~100、无机纳米聚合物0~50,增塑剂0.1~0.5,抗氧剂0.1~2;所述无机纳米聚合物包括以下质量组分:纳米硅溶胶20%~70%、烷氧基硅烷10%~70%、酸催化剂0.01%~5%、阴离子改性剂0.1%~10%、阻聚剂0.05%~0.2%和2%~20%水溶性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翰墨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翰墨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22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