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油菜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0153.1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3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强;孙亮;王小武;王方;张萍;张以莉;邹乐萍;陈勇明;黄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15 | 分类号: | A01G22/15;A01G13/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杨采良 |
地址: | 336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菜 种植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油菜种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富硒油菜的种植方法,通过田块选择、品种选择、整地、播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杂草防治、油菜薹采摘和油菜籽收获多个步骤进行油菜种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油菜的种植方法,选择富硒土壤种植油菜,在不添加外源硒肥的情况下,提高油菜薹和油菜籽的硒含量,达到生产富硒油菜的目的。该方法应用方便,成本低廉,安全环保,易于推广,经济效益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补硒方法很难控制硒的适宜用量和施用时间,容易造成硒用量过低达不到富硒标准,用量过高造成硒中毒、土壤和水体等环境污染的问题,对充分开发利用富硒土壤资源,促进富硒油菜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菜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硒油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危害因素。硒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等生物学功能,并且可以减少细菌和病毒感染,避免由心脑血管壁发生纤维病变而导致的多种疾病的发生,被誉为“生命的火种”“心脏的守护神”“护肝卫士”“抗癌之王”“长寿元素”“天然解毒剂”。据专家考证,人需要终生补硒,每天必须摄入足够量的硒。中国营养学会已将硒列为人体必需的15种元素之一,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摄入量为每日50-250微克,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建议每人每天摄入200微克可防癌,而我国成人日平均硒摄入量仅为26~32微克。食用强化硒药食制剂是目前补硒的主要方式,但这些药食制剂在人体内利用率低,且存在副作用风险。研究表明,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硒是植物中的有机硒,植物是自然界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关键载体,富硒农作物作为重要的有机硒转化者,是人类摄入硒最安全、有效、廉价、可行的途径,是人体获得硒营养的最主要的直接硒源。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保持在1亿亩左右,油菜籽产量超过500万吨,是国内第一大食用油。菜籽油是脂肪酸组合最合理的食用油,其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少,为10%左右,油酸含量为80%左右,亚油酸含量为7%左右。油菜籽压榨后菜籽饼中蛋白质含量一般在30%~40%之间,是饲料中蛋白质添加剂和人类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另外,含富硒蛋白质成分较多的菜籽饼,可以代替黄豆生产富硒酱油,为人们日常生活补硒;此外,还可以利用富硒菜籽蛋白生产富硒蛋白饮料、提高面粉硒蛋白质量等。
油菜不仅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刚抽薹不久的油菜薹还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蔬菜。油菜薹叶色翠绿、薹茎粗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钙、铁等人体必需营养元素,食用时风味独特、口感清脆、味甘甜并有淡淡的清香味,具有降低血脂、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提高生育能力等功效。研究表明,油菜抽薹时采摘主薹后,可以促进植株侧枝的生长,提高油菜籽的产量。因此,油菜薹油两用栽培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油菜籽产量,而且可以采摘一批油菜薹上市销售,经济效益比只收获油菜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因此,鉴于油菜的食用功效,富硒油菜薹和富硒油菜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开发富硒油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菜对硒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一般被视为积聚硒作物,能在硒浓度较高的土壤中生长。研究表明,不同油菜品种聚硒效果差异较大,同一油菜品种在不同硒含量的土壤中种植聚硒效果也差异较大。油菜目前尚没有国家标准,根据DB36/T 566-2017(富硒食品硒含量分类标准),油菜薹含硒量0.01~0.1mg/kg为富硒蔬菜。根据DB45/T 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油菜籽含硒量0.05mg/kg~0.5mg/kg为富硒油菜籽。目前市场上油菜薹和油菜籽中硒元素含量普遍较低,达不到富硒的标准,难以满足现代科学补硒的需求。因此,在油菜的栽培过程中,如果能够进一步提高油菜薹和油菜籽中硒元素的含量,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同时也非常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省麻类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01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收纳功能的智能人字梯
- 下一篇:一种湿地松林分林下更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