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不同完井方式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8746.4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4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尚锁贵;高科超;徐长贵;陶亮;吴轩;金玉堂;刘伟;谭强;翁昊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艾普油气测试(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任文娟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不同 方式 油气 产能 评价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不同完井方式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包括如下部件:油气生产模拟机构,包括高压釜,其内形成有密闭的保压舱,所述高压釜上设置有油气入口、第一高压釜出口和第二高压釜出口;井筒模拟机构,设置在所述保压舱内,用于模拟井下流体的运动;计算机信息及控制机构,用于监测所述保压舱内的压力和油气生产产量。本发明应对不同的完井方式采用不同的井筒设置方法,较好的模拟了不同工况下的油气生产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不同完井方式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属于油气井钻完井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完井工程是连接钻井和生产的重要一环,根据油藏情况、地质特征和生产预期,一口井在钻完后要进行不同完井方式的优选以实现安全有效的长期生产作业,这其中主要包括裸眼完井、射孔完井、衬管完井和砾石充填完井,不同的完井方式会对一口井的产能产生重大影响,而产能指标又是决定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不同完井方式,油气井产能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完井方式外,影响一口井生产产能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压力,井底压力,井眼尺寸,岩石的各向异性,油气流体的性质及渗流形式等,这对使用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技术来进行产能评价造成了极大地困难,因此利用实验方法进行产能评价可以尽可能地模拟生产条件,更有利于揭示特定地层岩石在不同完井条件下产能的对比情况和变化规律。目前对于产能评价,更多的是拟合试井等资料来预估产量,尚无高效模拟油气在地层及不同完井方式下的井筒中流动的产能评价装置和方法。
在产能评价方面,不同完井条件下的产能对比,众多影响因素下的产量变化规律在学术研究和现场应用上都备受关注和争论,因此有必要开展室内产能评价实验,为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提供支撑和佐证,揭示特定储层岩石在不同完井条件下的产能对比情况和变化规律,为长期、有效且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不同完井方式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为渤中地区孔店组砂砾岩储层在不同完井方式下的产能对比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考虑不同完井方式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包括如下部件:
油气生产模拟机构,包括高压釜,其内形成有密闭的保压舱,所述高压釜上设置有油气入口5、第一高压釜出口12和第二高压釜出口13;
井筒模拟机构,设置在所述保压舱内,用于模拟井下流体的运动;
计算机信息及控制机构,用于监测所述保压舱内的压力和油气生产产量。
所述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优选地,所述油气生产模拟机构还包括油气罐1、平流泵3、第一流体回收罐19和第二流体回收罐22,所述油气罐1的出口通过所述平流泵3与所述油气入口5连接,所述第一高压釜出口12与所述第一流体回收罐19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高压釜出口13与所述第二流体回收罐22的入口连接。
所述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优选地,所述高压釜包括盖体14、高压釜体15和底座16,所述高压釜体15固定在所述底座16上,所述盖体14与所述高压釜体15相配合,所述油气入口5设置在所述高压釜体15上,所述第一高压釜出口12和所述第二高压釜出口13分别设置在所述盖体14和所述底座16上。
所述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优选地,所述井筒模拟机构包括实验岩样10以及位于所述实验岩样10上端面上的垫块7,所述垫块7的上端面抵靠在所述盖体14的下端面上,所述实验岩样10的下端面固定在所述底座16上,所述实验岩样10上设置有贯穿其轴向的井筒9,所述井筒9与所述第二高压釜出口13连通。
所述的油气井产能评价实验装置,优选地,所述井筒模拟机构包括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井筒9为单一内孔,形成裸眼完井方式的所述井筒模拟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艾普油气测试(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艾普油气测试(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8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