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浆止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15220.0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9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廖宝成;陈毅斌;王清顺;廖鸿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安越非开挖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4 | 分类号: | F16L55/164;E03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彭一波 |
地址: | 361027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 方法 | ||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注浆止水方法,所述注浆止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待修复管道进行气囊封堵;对待修复管道进行抽水清淤处理;根据漏水位置的漏水情况在漏水孔边缘打入注浆管并连接好注浆管线,进行第一次注浆堵漏操作;待漏水孔处的漏水量减小,在漏水孔部位安装堵漏件,采用堵漏件对漏水孔部位进行支撑封堵;安装完堵漏件后对漏水孔部位进行二次注浆。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注浆止水方法主要采用封堵件对漏水部位进行支撑封堵,避免了在外部水压大的情况下将漏水部位冲破的情况,以及避免在进行补漏时,水压过大冲走注浆料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管道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浆止水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供水管道在运行一定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现象,对供水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漏水严重时,还可能严重威胁供水安全,必须进行修补。目前,常用的混凝土供水管道修补方法通常有传统内衬法、穿插内衬法、复合材料翻转内衬法及涂敷法等。
传统的内衬法,也叫插管法,是使用得最早的一种非开挖地下管道修复方法,适用于各种地下管道的修复。施工时,将一根直径稍小的新管直接插入或拉入旧管内,然后向新旧管之间的环形灌浆,予以固结。新管可以是由聚乙烯管预先对接焊而成的连续长管,也可以是一节一节的短塑料管、玻璃钢管,在工作坑连接后分别送人旧管内。传统内衬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施工成本低;其主要缺点是修复后管道的过流断面损失较大。
穿插内衬法是将内衬管暂时缩径后插入待修复管道内,再将内衬管直径复原后从而与旧管形成紧密的配合。该方法的优点是:不需灌浆,施工速度快;过流断面损失很小;可适应较大曲率半径弯管;可长距离修复,接头少,甚至没有;可在开挖的工作坑或人井内进行施工。缺点是:支管接头需开挖进行;旧管的结构破坏会导致施工困难;不同的方法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不同。
复合材料翻转内衬法是将软管材料运到工地现场,利用水和空气的压力把材料翻转送至管道并使其紧贴于管道内壁,通过热水、蒸气、喷淋或紫外线加热的方法使树脂材料固化,在旧管内形成一根高强度的内衬树脂新管的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没有接头、表面光滑、流动性好;可适应非圆形断面、弯曲的管段和有小变形的地方;可利用现有的人井或少量开挖作为入口;新旧管之间没有环形空间、新管具有防腐、抗渗的功能。缺点是:需特殊的施工设备,对工人的素质要求高;工程规模小时,成本较高;施工时,必须控制地下水的渗透,衬管需与旧管一起承受压力。
上述修复方法主要以修复1米直径以下供水管道为主,大直径供水管道由于直径大,修复材料需承受压力大,施工环境复杂,几乎没有成熟的修复方法。而受环境条件的限制,采用上述方法往往修补效果不佳,耐久性不长,长时间下外部水压大又会冲破堵漏口,且修复速度慢,修复维护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浆止水方法,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注浆止水方法,所述注浆止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定位需要进行堵漏的待修复管道的漏水位置;
对待修复管道进行气囊封堵;
对待修复管道进行抽水清淤处理,并对待修复管道进行检测得到待修复管道的管道条件;
在待修复管道的管道条件满足预设要求时,对漏水位置进行检测;
根据漏水位置的漏水情况在漏水孔边缘打入注浆管并连接好注浆管线,进行第一次注浆堵漏操作;
待漏水孔处的漏水量减小,在漏水孔部位安装堵漏件,采用堵漏件对漏水孔部位进行支撑封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安越非开挖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安越非开挖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5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