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贯穿式连接密封的前桥控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14352.1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1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邓菲;吴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5/36 | 分类号: | B60T15/36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地址: | 44200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贯穿 连接 密封 前桥 控制 模块 | ||
本发明提出了贯穿式连接密封的前桥控制模块,包括2个ABS调压阀、1个快放阀,2个ABS调压阀定义为第一ABS调压阀、第二ABS调压阀,第一ABS调压阀、第二ABS调压阀设置于快放阀的两侧,通过用长螺栓把第一ABS调压阀、快放阀、第二ABS调压阀三者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用长螺栓贯穿式连接,把ABS调压阀和快放阀集成为一个模块,集成度高,安装方便,响应速度快,而且产品价格低,并且省掉了接头、管路、支架,实现了快速响应的目的,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用长螺栓贯穿式连接,通过贯穿式连接结构,保证了连接强度,也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省了装配时间,并且体积小、轻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商用车制动系统中的装置,涉及是贯穿式连接密封的前桥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是一种具有防止车轮抱死、缩短汽车制动距离,减少轮胎磨损,防止汽车跑偏、甩尾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它基于常规制动系统起作用,在车轮接近抱死的情况下,相应的车轮制动压力将被释放并在要求或测得车轮重新加速期间保持恒定,在重新加速之后逐步增加制动压力,相当于对每个车轮单独的“点刹”。
现有商用车制动系统中的功能阀(ABS调压阀和快放阀)均采用独立支架固定,存在如下缺陷:1、ABS调压阀和快放阀分散布置,需要两到三个支架,占用空间大,装配工艺繁琐;2、阀类之间管路长、走向复杂、混乱;3、各阀采用单独的支架,成本高;4、支架及接头数量多,整体重量较重,减缓了系统的响应时间。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以及道路行车密度的增大,对于汽车行驶安全性能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商用车制动系统中的功能阀存在装配繁琐、体型巨大、而且过重、阀与阀之间的安装管路错综复杂、减缓了系统响应时间的问题,本发明提出贯穿式连接密封的前桥控制模块,用长螺栓贯穿式连接,把ABS调压阀和快放阀集成为一个模块,更便于装配拆卸,节省了装配时间,体积小,轻便,便于安装,减少了成本。
为达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贯穿式连接密封的前桥控制模块,包括2个ABS调压阀、1个快放阀,2个ABS调压阀定义为第一ABS调压阀、第二ABS调压阀,其特征在于:第一ABS调压阀、第二ABS调压阀设置于快放阀的两侧,通过用长螺栓把第一ABS调压阀、快放阀、第二ABS调压阀三者连接在一起。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快放阀的阀体两侧对称设有通孔,通孔的两端设有定位沉孔;第一ABS调压阀上设有安装凸耳,安装凸耳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凸台,第一定位凸台的中心设有螺纹孔;第二ABS调压阀上设有第二安装凸耳,第二安装凸耳的外端面上设有第二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凸台的中心设有螺栓安装沉孔;第一ABS调压阀、第二ABS调压阀设置于快放阀的两侧,第一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凸台分别与所述通孔两端的定位沉孔定位配合,长螺栓穿过第二定位凸台的螺栓安装沉孔、快放阀的阀体上的通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把三者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一定位凸台、第二定位凸台与定位沉孔定位配合,能够有效地起到定位和减震的作用,又加固了连接的可靠性。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在长螺栓的螺栓头部底面处设置有弹簧垫圈,起到进一步在减震和防松动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用长螺栓贯穿式连接,把ABS调压阀和快放阀集成为一个模块,集成度高,安装方便,响应速度快,而且产品价格低,并且省掉了接头、管路、支架,实现了快速响应的目的,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用长螺栓贯穿式连接,通过贯穿式连接结构,保证了连接强度,也便于安装和拆卸,节省了装配时间,并且体积小、轻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贯穿式连接简易功能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ABS调压阀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4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