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SN酶检测Hg2+ 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12679.5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2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曾冬冬;朱长锋;沈锡中;徐晓慧;李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健康医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00;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陆惠中;田欢 |
| 地址: | 2013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dsn 检测 hg base sup | ||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SN酶检测Hg2+的DNA生物传感器。本发明首先公开了一种用于Hg2+浓度检测的核苷酸序列组,其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T‑探针、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M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M4。其次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核苷酸序列组的DNA生物传感器。本发明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DSN酶的DNA生物传感器并成功用于Hg2+的检测。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高以及选择性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DSN酶检测Hg2+的DNA生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specificnuclease,DSN)是一种新型的核酸酶,已从虾、蟹等生物的消化腺或肝胰腺中成功分离出[1]。DSN酶对于双链DNA(dsDNA)以及DNA和RNA杂交体中的DNA具有特异性的剪切效果,并且对于单链DNA(sDNA)以及RNA形成的双链结构几乎没有生物活性。在对DNA-RNA杂交体中的DNA进行水解时,还可以保持RNA链的完整性。由于DSN酶的这一特性,DSN酶被广泛的应用于miRNA的检测中[2-6]。其次,DSN酶剪切dsDNA和DNA-RNA杂交体中的DNA链时,对双链的碱基对数有要求。只有当DNA双链的碱基对数大于10bp时,DSN酶才能水解DNA,而在DNA-RNA杂交体中,只有碱基对数大于15bp时,DSN酶才能对杂交体中的DNA链进行剪切。此外,DSN酶在对于相同长度的dsDNA或DNA-RNA杂交体进行水解作用时,对碱基对完全匹配的双链水解速度要高于碱基对非完全匹配的双链,基于此,DSN酶可以很好地区分单碱基错配。由于DSN酶具有的这些特性,DSN酶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研究中,比如cDNA文库的构建[7,8]、基因组DNA的均一化、SNP检测[4]以及端粒末端定量检测[9]等方面。
众所周知汞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并且汞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然而由于工厂污水或废弃的汞产品的处理不当等原因,自然界中就会存在一定量的汞离子,这些汞离子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生物体内,进而转化成毒性更高的有机汞,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因此寻找一种简单、方便、廉价的测量环境中汞离子浓度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研究表明,汞离子可以与错配的碱基对T-T形成T-Hg2+-T结构,使得带有T-T错配碱基对的DNA链形成完全匹配的DNA双链[10-12]。而在以往的研究中,DSN酶大多被用于miRNA的检测中,很少用于对汞离子的检测中。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将DSN酶与DNA生物传感器相结合,设计了两条带有T-T碱基错配的互补DNA单链,并在其中一条DNA链上修饰上FAM荧光基团以及BHQ荧光淬灭基团形成DNA荧光探针,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汞离子使DNA形成完全匹配的DNA双链,进而被DSN酶水解,其检测结果表现为荧光强度的变化。
具体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Hg2+浓度检测的核苷酸序列组,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T-探针、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M和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M4;优选的,所述T-探针的5’端修饰有荧光基团,3’端修饰有荧光淬灭基团。
本发明第二个方面公开了一种DNA生物传感器,包括上述的核苷酸序列组;优选的,所述DNA生物传感器还包括DSN酶。
本发明第三个方面公开了上述的DNA生物传感器在检测Hg2+浓度中的应用。
本发明第四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制备上述的DNA生物传感器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健康医学院,未经上海健康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126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