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09826.3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9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栋;秦松鹤;冯坤昌;赵凤华;叶根龙;王云;王斌;曲江鹏;王军锋;李依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建西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18;E04B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3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唐***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砌筑 工程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S1:测量放线;S2:浇筑定位基础并布置第一连接钢筋;S3:在定位基础的两端设置皮数杆;S4:砌筑墙体并布置横向加强钢筋;S5:布置第二连接钢筋;S6:安装纵向加强钢筋;S7:浇筑保护板;S8:浇筑构造柱;S9:消缺处理。本发明具有便于提高墙体受力性能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砌筑工程又叫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砌体主要由块材和砂浆组成,其中砂浆作为胶结材料将块材结合成整体,以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及承受结构的各种荷载。
现有的申请公布号为CN10897893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砌块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施工步骤:S1作业准备:测量放线,立皮数杆,拌制粘接剂;S2基础面铺设:浇筑铺设混凝土;S3打眼植筋:利用电锤在铺设的混凝土上打孔,并将钢筋置入孔中,然后浇筑C细石混凝土地垄墙固定;S4垒墙:将砌块本体自下而上垒砌,形成墙体;S5:墙体砌筑顶砖斜砌封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墙体在砌筑完成后,由于砌块之间受力较为分散,在遭遇地震或受到外力撞击时,墙体就有可能发生损坏,产生裂缝,导致墙体的后续使用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提高墙体受力性能的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测量放线,在楼面上定出墙体轴线位置,放出墙体两侧的边线和门窗洞口位置;
S2:沿着墙体两侧边线的位置浇筑定位基础,并在定位基础内沿着定位基础的长度方向间隔预埋多个第一连接钢筋,第一连接钢筋的一端伸出至定位基础外;
S3:在定位基础的两端设置皮数杆,在皮数杆上注明门窗洞口、木砖、拉结筋、圈梁、过梁的尺寸标高,在两个皮数杆之间设置准线;
S4:砌筑墙体,第一层砌块位于两侧定位基础之间,之后在第一层砌块的基础之上根据准线的位置进行砌筑,砌筑过程中,每沿墙体高度0.5m设置一个横向加强钢筋,横向加强钢筋位于两层砌块之间,在砌块上开设用于容纳横向加强钢筋的容纳槽,横向加强钢筋的两端延伸至墙体外;
S5:砌筑墙体至圈梁所在的标高位置后,在墙体顶壁上沿着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二连接钢筋,第二连接钢筋的间距与第一连接钢筋的间距相同,第二连接钢筋的两端均延伸至墙体外;
S6:在墙体两侧安装纵向加强钢筋,将纵向加强钢筋连接于对应的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之间,将纵向加强钢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焊接;
S7:在墙体两侧立模,随后浇筑细石混凝土至模板内并进行养护,在混凝土成型后拆除模板,形成保护板,墙体位于两侧保护板之间;
S8:在墙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安装构造柱钢筋,随后安装构造柱模板,并且将横向加强钢筋露出的端部置于构造柱模板内,随后浇筑混凝土,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成型后形成构造柱;
S9:完成施工,检查墙体质量,对缺陷处进行消缺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建西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能建西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9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去除金花茶表面蜡质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大跨度网架顶升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