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06641.7 | 申请日: | 2020-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55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H47/18 | 分类号: | H01H47/18;H02J7/1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蔡伟杰 |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启动 继电器 控制电路 充电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预导通电路、延时电路和继电器;所述预导通电路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充电电路直流负载和电源端之间接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预导通电路对电流进行电阻缓冲,通过延时电路对直流负载进行延时充电,当延时电路电压到达设定电压时,继电器线圈通电接通常开触点闭合,电流完全加到直流负载,达到缓冲软启动的效果,使电流更平稳,保护直流负载,且简单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在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给电池包充电,当发电机组发出电,然后要经过整流柜转为直流,然后把直流加到电池包的两端,用来充电储能。当直流负载是储能电池包时,整流柜的输出直接接到电池包的两端会有大电流的冲击而损坏电池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及充电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软启动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预导通电路、延时电路和继电器;所述预导通电路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一端与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开关侧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预导通电路用于产生触发延时电路的电平信号,所述延时电路响应所述电平信号并延时控制继电器的开关侧闭合以导通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通过在直流负载和电源端之间接继电器控制电路,通过预导通电路对电源端电流进行电阻缓冲,通过延时电路对直流负载进行延时充电,当延时电路电压到达设定电压时,继电器线圈通电接通常开触点闭合,电流完全加到直流负载,达到缓冲软启动的效果,使电流更平稳,保护直流负载,且简单实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导通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七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第上端连接电源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上端,所述第一电容的下端分别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和电源负极;所述第七电阻的下端连接所述延时电路。实现对电流进行电阻缓冲。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时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一二极管、第二电容、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一比较器、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电解电容、第二二极管、第二比较器、第十八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十七电阻和MOS管;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预导通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预导通电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下端,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上端和第十二电阻的上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下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十电阻的上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下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下端,所述第八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九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上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左端,所述第十三电阻的右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下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上端和所述电解电容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的负极和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电源端,所述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下端、所述第五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上端和所述MOS管的栅极,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上端连接电源端,所述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五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下端连接接地端;所述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继电器。实现延时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6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