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6160.6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9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石一崴;陈佳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41/035 | 分类号: | H02K41/035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孙奇 |
地址: | 124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程 远焦音圈 电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包括:铁壳、磁石、驱动线圈、载体、前置簧片、后置簧片、底座、镜头;所述镜头搭载在载体的内腔中;所述驱动线圈绕在载体的绕线柱上;前置簧片和后置簧片内侧连接载体,外侧连接底座,给载体提供支撑力;所述磁石粘接在铁壳内部,用于给驱动线圈提供磁场,通电后的驱动线圈在磁场作用下,带动着载体及镜头做前后运动,实现对焦的功能。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使载体及镜头在垂直方向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实现水平方向很大的运动位移,使得镜头可以获得更大倍数的成像焦距,用于手机的远焦拍摄。同时该方案又采用了开环音圈电机设计,结构简单,组装工艺方便,与目前大倍数远焦方案相比造价要更加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圈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手机摄像头大倍数远焦自动调焦的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
背景技术
由于音圈电机(VoiceCoilMotor,VCM)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低能耗、无噪音、高加速度、响应速度快、位移精确和价格低等优点,所以目前对于摄像头自动调焦装置来说,音圈电机的自动调焦功能仍为性价比最高的方案。通过将光学镜头固定在音圈电机载体上,载体作为镜头移动的动力单元,并通过簧片连接音圈电机载体与定子,当电机通电后,载体将沿镜头光轴方向做直线运动,从而实现自动调焦功能。
传统的音圈电机受结构限制,载体带载着镜头只能沿着垂直方向,向上或向下运动,而音圈电机装机后,载体运动的方向是沿着手机厚度方向,这就存在着一个问题:由于手机厚度被限值,因此音圈电机垂直方向尺寸就要求做到尽可能的小,载体的运动空间就受到限值,因此传统的音圈电机只能实现2倍到3倍的变焦,而随着手机拍摄要求越来越高,2倍到3 倍的变焦已经不能满足手机远焦拍摄的需求,而想实现更大倍数的变焦就需要载体可以运动更大的行程,但这就与手机厚度相矛盾,如何解决在手机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音圈电机的行程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满足手机远焦拍摄大倍数变焦的需求,本发明打破传统音圈电机运动模式的限值,将载体运动方向从沿手机厚度方向变成垂直手机厚度方向,载体获得更大运动空间,突破了传统的行程限制,增大了载体的行程,同时本发明采用了开环音圈电机设计。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包括:铁壳、磁石、驱动线圈、载体、前置簧片、后置簧片、底座、镜头;所述镜头搭载在载体的内腔中;所述驱动线圈缠绕在载体的绕线柱上;前置簧片内侧连接载体一端,后置簧片内侧连接载体另一端;前置簧片和后置簧片外侧连接至底座,给载体提供支撑力;所述磁石粘接在铁壳内部,用于给驱动线圈提供磁场,通电后的驱动线圈在磁场作用下,带动着载体及镜头做水平方向大行程的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公开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本发明设计方案打破传统音圈电机运动模式的限值,将运动方向从沿手机厚度方向变成垂直手机厚度方向,解决了手机厚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了音圈电机的行程,进而实现更大倍数的变焦,而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开环音圈电机设计,在零件成本上大大降低,而由于零件的精简,使产品的工艺变得简单,降低了组装公差的影响,提高了产品的良率,使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更具有量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上半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下半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大行程远焦音圈电机下半部分旋转180°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4附图标记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中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61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钛尾渣的回收利用方法
- 下一篇:风电场电压调节迭代学习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