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粉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05050.8 | 申请日: | 202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0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本乡良实面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9/04 | 分类号: | B02C9/04;B02C4/08;B02C4/06;B02C4/44;B02C2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粉 生产线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面粉生产线,涉及面粉生产的技术领域,为解决光辊磨粉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过热的技术问题;其包括震动筛分机,磁选机,洗麦机,光辊磨粉机,所述光辊磨粉机包括箱体,箱体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研磨机构;研磨机构包括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研磨辊,研磨辊之间留有空隙,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研磨辊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工作时相邻的两个研磨辊以相反方向转动;箱体上还设置有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冷却水箱上设置有冷却水泵,研磨辊的两端分别连通有供水管和回水管,供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泵连通,回水管与水箱内部相互连通。本申请具有对光辊磨粉机进行冷却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面粉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面粉生产线。
背景技术
面粉是由小麦加工而成的粉状物,是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在面粉的加工过程中,小麦需要经过筛选,清洗,风选,磨粉,筛粉等多道工序,才可将小麦颗粒磨成粉状并使得麦麸与面粉相互分离。
在磨粉过程中,常使用光辊磨粉机对麦粒进行磨制,现有光辊磨粉机在磨粉时,光辊与小麦之间由于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导致光辊的温度升高,当光辊温度过高时,工作人员只能停机等待光辊自然冷却,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粉生产线,其具有对光辊磨粉机进行冷却的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面粉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面粉生产线,包括震动筛分机,磁选机,洗麦机,光辊磨粉机,所述光辊磨粉机包括箱体,箱体内沿高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研磨机构;
研磨机构包括沿箱体宽度方向设置的若干研磨辊,研磨辊之间留有空隙,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研磨辊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工作时相邻的两个研磨辊以相反方向转动;
所述研磨辊为内部中空的管状结构,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对研磨辊进行冷却的冷却组件,冷却组件包括冷却水箱,冷却水箱上设置有冷却水泵,研磨辊的两端分别连通有供水管和回水管,供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泵连通,回水管与冷却水箱内部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光辊磨粉机工作时,驱动组件驱动研磨辊转动,小麦由箱体的顶端进入到光辊磨粉机内依次被三个研磨机构所研磨,从而逐渐被研磨成粉状。当研磨机构工作时,研磨辊上会产生大量的热,冷却水泵工作,冷却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流通过供水管将水泵入进研磨辊内并对研磨辊进行冷却,冷却以后的水通过回水管输送回水箱,从而降低了研磨辊的温度,提高了光辊磨粉机工作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在箱体上的驱动电机,固接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齿轮,用于带动研磨辊转动的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研磨辊的端部与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固接,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沿箱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依次啮合,动力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一驱动齿轮或第二驱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麦粒由上方进入到研磨辊之间的空隙中,驱动电机工作,动力齿轮驱动第一驱动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第一驱动齿轮和第二驱动齿轮之间的依次啮合,从而带动同一高度内的所有研磨辊转动,并且相邻的两个转动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对麦粒进行研磨,每个研磨机构由一台驱动电机带动转动辊同步启停,提高了转动辊转动的稳定性,并且方便了工作人员维护。
优选的,供水管朝向研磨辊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与研磨辊转动密封的第一密封管,第一密封管朝向供水管的一端为闭口设置并且固接有一与供水管相互连通的供水嘴,供水嘴与第一密封管的内部相互连通;
回水管朝向研磨辊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包括与研磨辊转动密封的第二密封管,第二密封管朝向回水管的一端固接有一密封板,密封板上开设有一出水孔,当第二连接件安装在研磨辊端部时,出水孔位于研磨辊轴线以上。供水嘴的截面小于出水孔的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本乡良实面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本乡良实面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050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