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行星式搅拌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9648.0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9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海;张景昭;祝嘉怡;邱实;彭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7/14 | 分类号: | B01F7/14;B01F7/04;B01F1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冉 |
地址: | 10261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搅拌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星式搅拌机,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中部沿竖直方向布置有可旋转的立轴;以及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部及搅拌器,转动部固定于立轴一侧且与其形成一体,搅拌器固定于转动部上,且其自转同时推动转动部和立轴同步公转。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行星式搅拌机,搅拌器固定于转动部上,且其自转同时推动转动部和立轴同步公转;转动中搅拌器的位置和推流方向是连续变化的,使搅拌作用更加均匀;由此获得的公转动力来自于搅拌器的推流反作用力,不需要借助另外的电机和复杂的行星齿轮系或减速机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和运维成本、电耗和故障风险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搅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行星式搅拌机。
背景技术
搅拌器是使不同种类液体或气体介质形成强迫对流,以达到均匀混合目的的机械,有时也用于将颗粒或絮状固体均匀分散到液体或气体介质中。现有搅拌器种类繁多,根据工作介质的黏度以及各种搅拌要求不同,分为螺旋桨式、涡轮式、锚式、框式、螺带式、螺杆式等。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起搅拌作用的运动部件——例如搅拌桨叶的机械运动作用于其周边流体,将机械能传递给流体,提高流体的运动速度从而强化传质过程。以低黏度搅拌为例,常用搅拌域流体运动速度大于某一数值作为该区域达到预期搅拌效果的判据。桨叶附近的流速大,越远离桨叶的流体其流速越低。显然,当桨叶位置固定时,其有效影响区域大小就是有限的,为使得大尺度搅拌槽整体搅拌均匀,可采用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加大桨叶直径或提高转速来提高桨叶功率,使单个搅拌器有效搅拌域加大,这会使得核心区域流速过高而耗能过多,某些情况下还会破坏流体中的生化进程;其二是布置多个搅拌器,这会显著加大建造与运维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出现了一类新的搅拌器结构型式为行星搅拌器,其结构特点是起搅拌作用的运动部件的轴并非固定不动,而是绕某一转轴作圆周运动的,即:搅拌运动部件自转的同时,其自转轴心又围绕某转轴作公转运动,故称为行星搅拌器。
中国专利CN202010123662.3公开的“一种用于纺织的纺织浆液搅拌装置”,中国专利CN202010167951.3公开的“一种对辊式行星搅拌机”,中国专利CN111068551A公开的“一种自调节电子行星搅拌器”,中国专利CN201921081285.0公开的“一种行星搅拌器”等,这些方案的驱动结构均含有行星齿轮副;中国专利CN202010176421.5公开“一种高效不等距混合机”的驱动构造涉及减速机和多个搅拌转子,主轴因传递搅拌功率而承受较大的扭矩,需要消耗更多的材料。以这些专利公开为代表的结构方案其共同缺点是结构复杂,需要较精密的加工,因而增加了制造和运维成本,齿轮减速环节会降低机械效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搅拌效果好的行星式搅拌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行星式搅拌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行星搅拌器结构复杂、制造和运维成本高,齿轮减速环节会降低机械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星式搅拌机,包括:
固定架,固定架中部沿竖直方向布置有可旋转的立轴;
以及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转动部及搅拌器,转动部固定于立轴一侧且与其形成一体,搅拌器固定于转动部上,且其自转同时推动转动部和立轴同步公转。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行星式搅拌机,搅拌器固定于转动部上,且其自转同时推动转动部和立轴同步公转;转动中搅拌器的位置和推流方向是连续变化的,使搅拌作用更加均匀;由此获得的公转动力来自于搅拌器的推流反作用力,不需要借助另外的电机和复杂的行星齿轮系或减速机构,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制造和运维成本、电耗和故障风险率。
进一步地,转动部包括框架和翼板,框架一端固定于立轴一侧,其另一端连接有翼板;搅拌器固定于框架上。翼板与框架一道对立轴的旋转运动起到阻碍作用,调整其大小和形状改变阻力的大小,可间接控制旋转速度;同时,翼板与框架也起到大尺度的回转搅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96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钎杆自动脱挂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收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