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7286.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魏源;郑博珩;孙文波;魏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毅宏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3/38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樊羿;张晓辉 |
地址: | 45145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交换 树脂 生产 废水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废水处理方法,旨在解决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中处理效率低、效果不稳定、不环保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法通过预处理装置出水后进入生化处理装置,生化处理装置出水进入后处理系统,各部分功能明确,各司其职,工艺组成合理,将物化处理和生化处理有序有机地结合,各单元功能发挥至最大化;通过预处理的组合作用使废水生化性提高;在生化处理装置中利用不同菌种存在的优势去除不同的有机物。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使最终出水水质COD降至200mg/L以下,满足环保要求;其处理系统运行管理方便,工艺稳定,投资运行费用低;处理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且经济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离子交换树脂是带有官能团、具有网状结构、不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中化学活性基团的种类决定了树脂的主要性质和类别,主要分为阳离子树脂和阴离子树脂两大类。
离子交换树脂应用领域广泛,在水处理领域,离子交换树脂的需求量约占离子交换树脂产量的90%。目前,离子交换树脂的最大消耗量是用在火力发电厂的纯水处理上,其次是原子能、半导体、电子工业等,然后是食品工业、制药行业;在中药提成、合成化学和石油化学工业等方面也有所应用。这些行业中的水溶液或非水溶液中含有有毒离子或非离子物质,均可用树脂进行回收使用。如,去除电镀废液中的金属离子,回收电影制片废液里的有用物质等。
然而,离子交换树脂生产时,生产废水成分复杂,污染物严重,含盐量高,是典型的高盐高污染化工工业废水。其污染物主要成分是苯乙烯、二乙烯苯、甲醛、甲醇、三甲胺、二甲胺、甲缩醛、苯甲醛、氯甲醚、聚乙烯醇、明胶、木质素、次甲基蓝;盐分含量高达8500mg/L~25000mg/L;COD均值高达10000mg/L。
现有技术中,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处理主要采用兑水后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工艺。但该类处理工艺出水仍不能达到排放指标,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生产用水;且运行工艺不稳定,处理效果差强人意,不能满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离子交换树脂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以期解决现有技术中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中处理效率低、效果不稳定、不环保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处理单元、生化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
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微电解反应器、碱曝气罐、一级絮凝沉淀设备;所述微电解反应器由下至上包括进水区、填料区和出水区;进水区内设有由流化风机通气的曝气机构;填料区内盛装颗粒填料;出水区与填料区的连接处设有呈45~60℃倾斜角的锥形结构。
所述生化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水解酸化池、缺氧池和生物好氧处理区段;所述生物好氧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一级好氧池、中间沉淀池、二级好氧池和二级沉淀池;所述中间沉淀池的污泥出口分别与所述水解酸化池的入口和所述一级好氧池的入口连通;所述二级好氧池的污水出口与所述缺氧池的入口连通;所述二级沉淀池的污泥出口还与所述二级好氧池的的入口连通。
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二级絮凝沉淀设备;所述二级沉淀池通过提升泵与二级絮凝沉淀设备的入口连通。
利用上述处理系统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废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述处理废水计量引入所述微电解反应器,调节溶液pH值为2~3,并添加氧化剂反应至少2h;所述氧化剂起始浓度为0.3~2倍的进水COD;
(2)向经上步处理后的出水加碱液调节其pH值为9~11,再引至碱曝气罐,以3~20:1的气水比通入空气进行曝气处理,进一步的氧化处理及吹脱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时间为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毅宏,未经魏毅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72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