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4246.1 | 申请日: | 202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93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慧;苏玉亮;王文东;徐纪龙;陈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锦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83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确定 辫流带 内部 组合 关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该方法一是通过野外露头资料对水道及心滩等微相在垂直剖面上的岩性、成分、粒度、韵律性等进行描述,应用Google Earth软件描述不同微相在平面上的形态、规模及组合关系,体现了将今论古的地质思维理念,为精确识别辫流带内微相奠定基础;二是利用可靠的取心井资料,作为神经网络分析的输入数据,对与沉积微相相关的测井参数进行定量分析,提高了定量标准的准确度;三是利用充填颜色及曲线形态的平面分布特征,快速实现了大面积工区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的刻画。本发明将现代沉积、野外露头的结果用于指导心滩坝的形态刻画,具有准确、快速、实用等优点,可为同类型致密低渗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描述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辫状河流相普遍具有迁移速率快、砂体范连通、含气储层分布不均等特性,导致定量描述困难,精细刻画辫状水道和心滩坝形态及规模成为辫状河构型研究的一个重点。虽然现在已形成了“层次分析”、“模式拟合”和“多维互动”砂体解剖思路,但仍然处于定性到半定量模式探索阶段,还没有具有普遍意义的辫状水道和心滩坝规模定量求取方法。
辫状河沉积类型多样、储层结构复杂、受控因素众多,尚未形成统一的、适应不同气藏类型的微相识别方法,无法有效指导矿场试验及开发。目前,有些手段是采用对单井进行沉积微相解释,工作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该方法以平面为研究单元,避免了对单井进行沉积微相解释的繁琐工作,可快速实现大面积工区的沉积微相刻画,为心滩坝砂体平面分布位置的精确确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快速确定辫流带及内部微相组合关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研究区单井的小层内进行垂向期次划分,通过点、线、面的地层划分与对比,使单期次地层格架实现区域内闭合;
其中小层指低于段的地层单位,其岩性、成分、生物组合具有相同特征,可由多个沉积旋回构成;单期次地层指最小的岩石地层单位,垂向上由单一沉积旋回构成;
建立精度达到Miall储层构型理论研究的4级构型界面,然后将时间单元等时的单期砂体作为研究对象;
(2)建立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相与岩心相对应关系,确定出与沉积微相最相关的测井参数,即GR曲线的数值及形态与沉积微相最为相关;
以单期次地层为单位,根据取心井段的测井曲线形态及岩心资料开展沉积微相人工解释,识别出泛滥平原、心滩、水道充填三种微相类型;
(3)利用神经网络分析技术,通过观测取心井不同微相的自然伽马GR特征,建立各类微相识别的GR定量标准;
首先建立神经网络分析的特征向量,样本来源于取心井的岩心相与测井相人工解释,每个微相段对应的测井曲线段的特征参数构成了一个特征向量,特征向量由测井参数GR、AC、LLD组成,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处理的输入数据;然后对特征向量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获得各类微相的测井参数识别范围,识别出心滩、辫状水道及泛滥平原的7种GR典型曲线形态及定量标准;
利用GR值的大小对GR典型曲线进行颜色充填,近红色表示心滩,30GR50;近黄色表示辫状水道,50GR80;近绿色表示水道泥质充填或泛滥平原,GR80;
(4)利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考察资料,分析水道对心滩形态的控制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42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