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92135.7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560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许鸿平;贺长峰;李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英汉司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F16F15/067;H05K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曹玉清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保护 技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电池本体和电磁铁,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所述密封舱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本发明设置有缓冲弹簧和缓冲保护套,通过四组缓冲保护套包裹在充电舱本体的四个边角,并且充电舱本体的边角设置有缺口,当充电舱本体发生坠落时缓冲保护套会在缓冲弹簧的作用下对充电舱本体受到的力减小缓冲,并且缓冲保护套可以卡合到充电舱本体的缺口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智能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广泛应用与工业,家居和互联网等行业,为人们提供着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生活方式,在智能设备发展的过程中,智能设备的配套设备也随着发展,从传统的有线连接转化为无线连接,更加提高了人们使用的便捷性,智能设备的配套设备的电力来源也通过便于携带的充电舱进行供给,从而使智能设备的整体使用携带变的更为便捷。
现有的充电舱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通过外置保护对内部电池和电子元件进行保护,但普通的外壳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坠落使容易摔坏,导致内部电子元件损坏从而使充电舱受损,现有的充电舱在使用过程中,在人们进行充电时,当电池充满电人员忘记断开充电器时,会使电池长时间于电路连接,对电池造成一定的损害,减少了电池的使用寿命,并且现有的充电舱为了保护内部,保护壳大多数采用全密封的机构,但全密封的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电池充电会产生热量从而不利于散电,并且当充电舱外壳有水液的时候,水液会流入充电舱内不易流出,对充电舱造成损坏,因此亟需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充电舱摔落时外壳无法有效保护内部点子元件和电池充满电后不断电会损害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密封外壳不利于电池的散热和进水后不易排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舱的自保护技术,包括充电舱本体、电池本体和电磁铁,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且缓冲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保护套,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充电舱本体的顶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舱盖,所述密封舱盖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可视玻璃,所述密封舱盖的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水垫,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保护内舱,且保护内舱的背面底端固定连接有散热孔,所述保护内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电池本体,且电池本体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导电片,所述电池本体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充电盒,且充电盒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防尘垫,所述电池本体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充电插口,且充电插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导电片,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顶端插设有充电插头,且充电插头的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头卡合块,所述充电插头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导电片,所述充电插头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且连接线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插头,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右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卡合块,所述固定卡合块的左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左侧顶端固定连接有磁体,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正面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接口密封盖,所述充电舱本体的右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充电舱本体的边角设置有缺口,且充电舱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矩形孔洞。
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设置为四组,且四组缓冲弹簧成镜像分布。
优选的,所述缓冲保护套为扇形结构,且缓冲保护套完全包裹充电舱本体的边角。
优选的,所述保护内舱的底端表面设置有孔洞,且保护内舱的内壁粘贴有防水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英汉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英汉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21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