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9 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90475.6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55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银斌;臧甲忠;洪鲁伟;汪洋;李晨;郭春垒;舒畅;于海斌;郭子峰;姜雪丹;张雪梅;彭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66 | 分类号: | C07C2/66;C07C15/02;C07C4/18;C07C11/04;C07C11/06;C07C15/04;C07C15/06;B01J29/40;B01J29/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31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C9混合芳烃合成均四烷基苯的方法。该方法所用的反应器分为上、下两个反应区,原料从顶部进入反应器,原料中的甲乙苯、丙苯在上部反应区发生裂解反应,生成的轻质产物以气态形式向上、从反应器顶部流出,进入轻组分分离塔;经分离后得到富含乙烯、丙烯的C1~C3馏分和富含苯、甲苯的C4~C8馏分,其中C1~C3馏分从反应器底部、以气态形式返回至反应器下部反应区;原料中的三甲苯在上部反应区不发生反应,而是以液态形式向下、进入下部反应区,与来自轻组分分离塔的C1~C3馏分中的乙烯、丙烯发生烷基化反应,生成的四烷基苯以液态形式从反应器底部流出,经分离得到均四烷基苯产品,产品纯度为80~99%,收率为20~40%(以C9混合芳烃为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芳烃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9混合芳烃合成均四烷基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均苯四甲酸二酐是生产聚酰亚胺的单体,后者是一种高性能的工程塑料,性能处于材料金字塔的最顶端。目前,聚酰亚胺行业的发展速度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成本太高,导致聚酰亚胺的价格居高不下,性价比优势不明显。如何降低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成本现已成为聚酰亚胺行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技术以气相氧化法为主,生产原料为均四甲苯。
CN103524288B、CN106565406B、CN106518592B、CN106927990A、CN104557426B、CN110627605A、CN106076404B、CN107226772A公开了一系列均四甲苯的合成方法。概而言之,均四甲苯的生产包括合成与分离两种方法。合成法的生产原料包括合成气、甲醇、甲苯、二甲苯、或三甲苯,反应器类型包括固定床、移动床、流化床、或浆态床,产品均四甲苯的纯度为80~90%。分离法包括冷冻结晶和熔融结晶等多种方式,生产原料包括催化重整工艺副产的C10重芳烃、甲醇制汽油(MTG)工艺副产的重芳烃等,产品均四甲苯的纯度为95~98%。
由于国内产能不足5万吨/年,均四甲苯属于一种比较稀缺的精细化工品,这是其下游产品——均苯四甲酸二酐生产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能合成一种廉价的均四甲苯的替代品,则有望降低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成本。均四烷基苯,比如5-乙基(丙基)偏三甲苯,可以作为均四甲苯的替代品,用以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
对于均四烷基苯的合成方法,国内外报道的很少。CN108640926A公开了一种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生产方法,生产原料是工业蒽的加氢产物——对称八氢蒽。对称八氢蒽的分子式为C14H18,而均苯四甲酸二酐的分子式为C10H2O6,以对称八氢蒽为原料生产均苯四甲酸二酐时,C原子利用率的理论值仅为71.4%,所以对称八氢蒽不是均四甲苯的理想替代品。
叶照坚等(石油化工,1991,20(8),521-526)报道了一种5-异丙基偏三甲苯的合成方法,合成原料为偏三甲苯和丙烯。由于偏三甲苯与丙烯均是高附加值的化工品,所以通过该方法生产的均四烷基苯成本较高。
随着国内芳烃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车用汽油中芳烃含量的下调,C9混合芳烃的应用空间不断缩小,未来国内C9混合芳烃必将呈现供应过剩的局面,所以以低附加值的C9混合芳烃为原料生产均四烷基苯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目前均四甲苯资源短缺、均四甲苯替代品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以催化重整工艺副产的低附加值的C9混合芳烃为原料合成均四烷基苯的方法,通过本发明合成的均四烷基苯生产成本低,是均四甲苯的理想替代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904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身模具的制作方法及原身模具
- 下一篇:一种控油补水双向调节精华水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