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塔筒翻转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89836.5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0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3 |
发明(设计)人: | 方晶;沈星星;王菲;张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金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9/00 | 分类号: | B66F19/00;F03D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刘奕晴;王兆赓 |
地址: | 350316 福建省福州市江***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翻转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塔筒翻转系统。所述塔筒翻转系统包括:旋转支撑组件,支撑塔筒的第一端并允许塔筒的第二端围绕塔筒的第一端旋转;第一动力支撑单元,被构造为能够依次支撑在塔筒的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处,并支撑塔筒的下侧表面,并用于向所述塔筒提供第一作用力,以使塔筒的第二端围绕第一端旋转。本发明的塔筒翻转系统仅通过自身的结构即可推动塔筒翻转,无需外部吊具配合,具有效率高、安全、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塔筒翻转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塔筒从运输船到吊装船的就位工作通常采用两台吊车协同工作,主吊车和辅吊车分别吊装塔筒的两端,通过二者的相互配合完成塔筒的起吊、翻转、就位等工作,工作效率低且占用吊车资源,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施工成本,对安装船舶资源要求高。
另外,由于塔架降本,法兰减薄,传统吊耳的方式吊装存在变形风险,所安装的防变形工装,也会进一步增加机位安装和拆卸的时间,以及高空作业风险,且存在运输变形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筒翻转系统,用于在不使用外部吊具(例如,吊机,吊车)的情况下,将塔筒从水平状态翻转到竖直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塔筒翻转系统。塔筒翻转系统包括:旋转支撑组件,支撑塔筒的第一端并允许塔筒的第二端围绕塔筒的第一端旋转;第一动力支撑单元,被构造为支撑塔筒的近地表面,并能够依次支撑在塔筒的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处,用于向塔筒提供第一作用力,以使塔筒的第二端围绕第一端旋转。
可选地,第一动力支撑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用于提供第一作用力,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的下端由外部支撑平台支撑,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的上端沿塔筒的长度方向可移动设置,从而依次支撑在塔筒的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处。
可选地,第一动力支撑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一导向组件,第一动力支撑组件通过第一导向组件沿塔筒的长度方向相对移动。
可选地,第一导向组件可以包括:第一齿形轨道,用于安装在塔筒上并且沿塔筒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齿形滚轮,与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并且第一齿形滚轮与第一齿形轨道啮合;以及第一驱动构件,第一驱动构件驱动第一齿形滚轮沿着第一齿形轨道运动。
可选地,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或者连接到外部支撑平台的固定位置处。
可选地,第一动力支撑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二导向组件,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的下端通过第二导向组件沿水平方向相对移动。
可选地,第二导向组件可以包括:第二齿形轨道,设置在外部支撑平台上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齿形滚轮,与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的下端连接并且第二齿形滚轮与第二齿形轨道啮合;以及第二驱动构件,第二驱动构件驱动第二齿形滚轮沿着第二齿形轨道运动。
可选地,一个或两个以上第一动力支撑组件中的每个可以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一支座,铰接到第一液压缸的上端,用于支撑塔筒;以及第二支座,铰接到第一液压缸的下端,用于支撑到外部支撑平台上。
可选地,第一动力支撑单元还可以包括角度调节组件,角度调节组件的上端连接到第一动力支撑组件并向第一动力支撑组件提供第二作用力,以调节第一动力支撑组件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第二作用力为推力或拉力,角度调节组件的下端支撑在外部支撑平台上。
可选地,角度调节组件的下端沿水平方向可移动设置或者铰接到外部支撑平台的固定位置处。
可选地,第一动力支撑单元还可以包括第三导向组件,角度调节组件的下端通过第三导向组件沿水平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金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金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98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