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竹木材染色性能的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88011.1 | 申请日: | 202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56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艳;李琴;袁少飞;张建;杨思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7K5/00 | 分类号: | B27K5/00;B27K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2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木材 染色 性能 预处理 方法 | ||
一种提高竹木材染色性能的预处理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竹木单板表面,竹木单板厚度不超过4mm;处理过程为:开启DBD等离子体设备,设置传送带速度,调整好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将竹木单板放置传送带进口处,竹木单板将随传送带自动进入,经过DBD冷等离子体处理,从传送带出口出来,如此循环一次为处理一次。本发明快速增加竹木单板渗透性从而缩短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性能,操作简单、绿色无污染,可有效缩短竹木单板染色时间、增加染色均匀性,提高色牢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竹木材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技术对杨木单板表面预处理后染色,可有效缩短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性能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重组装饰材,又称为科技木,是以木质或竹质单板为原料,经单板染色、施胶、模压成型等工艺制备出的重组材料,既保留了天然木质材料的调温、调湿、隔热等天然属性,又可以模拟各种天然珍贵木材花纹,同时通过单板染色赋予其更多的色调,因此重组装饰材在地板生产、家具饰面板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杨木是目前重组装饰材生产中的主要树种之一,但由于其纤维结构疏松、材质相对较差,在进行染色加工时,染色时间长,色差较大,且染色后受到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影响,耐久性差,给后续使用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为缩短杨木单板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性能、解决杨木单板使用过程中染色色差大、耐久性差等是当前对木竹材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在染液中加入固色剂及渗透剂来提高杨木单板的染色性能,染色时间通常8小时以上,染液温度通常高于80℃。为提高杨木单板的渗透性,提高染色性能,研究学者们染色前对其进行预处理来提高染色性能,如微波处理、氨水——微波处理、汽蒸——微波处理等,但这些预处理方法存在如下问题:预处理时间长(如微波处理通常需要1小时以上)、工序复杂(如氨水——微波处理需要高压罐加压浸渍)、能耗高、改性效果有限等。因此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提高单板渗透性的预处理方法是关键。
我国竹产品(如竹地板)的颜色主要有本色(自然色)、漂白色和炭化色3种,难以满足人们对现代竹材产品多样化、颜色丰富化的需求。为丰富竹制品装饰性能,提高竹材产品附加值,从而满足人们对现代竹产品多样化、颜色丰富化的需求,竹材染色处理是当前竹材加工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宽竹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竹材染色工艺主要还是借鉴木材染色方面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竹材和木材在结构形态的差别,如竹材没有径向分布的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表面通常覆盖着富含硅和蜡质的坚硬薄层等,导致渗透性、上染性和匀染性均不如木材。
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在染液中加入固色剂及渗透剂来提高竹材的染色性能,染色时间通常8小时以上,染液温度通常高于80℃。为提高竹材的渗透性,提高染色性能,研究学者们染色前对竹材进行预处理来提高染色性能,如微波处理、氨水——微波处理、汽蒸——微波处理等,但这些预处理方法存在如下问题:预处理时间长(如微波处理通常需要1小时以上)、工序复杂(如氨水——微波处理需要高压罐加压浸渍)、能耗高、改性效果有限等。因此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快速提高竹材渗透性的预处理方法是关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有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竹木材染色性能的预处理方法,快速增加竹木单板渗透性从而缩短染色时间、提高染色性能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是对竹木单板染色前进行等离子体预处理,操作简单、绿色无污染,可有效缩短竹木单板染色时间、增加染色均匀性,提高色牢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竹木材染色性能的预处理方法,采用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处理竹木单板表面,竹木单板厚度不超过4mm;
处理过程为:开启DBD等离子体设备,设置传送带速度,调整好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将竹木单板放置传送带进口处,竹木单板将随传送带自动进入,经过DBD冷等离子体处理,从传送带出口出来,如此循环一次为处理一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880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